铜焦儆卒催先发,玉斧分兵逐右贤。
苦战三军俱饮血,誓将名姓勒燕然。
【注释】铜焦:即铜雀台,在洛阳西北。儆卒:警戒的士卒。燕然:山名,在今内蒙古杭爱山北。右贤:指汉文帝时名将李广,以善骑射著名。勒燕然:刻石纪功。苦战三军:指与匈奴作战。饮血:指流血牺牲。誓将名姓勒燕然:誓要为朝廷立功。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写边塞战事的诗。前两句写将军们奉命出征,催马先发。后两句写将士浴血奋战、誓要建功。全诗语言刚劲有力,表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决心和意志。
铜焦儆卒催先发,玉斧分兵逐右贤。
苦战三军俱饮血,誓将名姓勒燕然。
【注释】铜焦:即铜雀台,在洛阳西北。儆卒:警戒的士卒。燕然:山名,在今内蒙古杭爱山北。右贤:指汉文帝时名将李广,以善骑射著名。勒燕然:刻石纪功。苦战三军:指与匈奴作战。饮血:指流血牺牲。誓将名姓勒燕然:誓要为朝廷立功。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写边塞战事的诗。前两句写将军们奉命出征,催马先发。后两句写将士浴血奋战、誓要建功。全诗语言刚劲有力,表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决心和意志。
《关山月二首·其二》是明代诗人王慎中所作,此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 诗句解读: 1. 万年明月照霜天:描述了在清冷的月光之下,整个天地被银白的月亮覆盖,显得格外的寂静与凄凉。 2. 独向望乡台畔圆:诗人独自站在高高的望乡台上,望着月亮在天空中圆满地升起,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3. 共看毡裘嘶马上
【注解】 辽西遣戍 :在辽西边塞驻军。期回 :期约回来。捣 :捣衣,古人有“夜捣寒衣”之句。寄媒 :送信的人。 砧响 :捣衣声。风送去 :风吹着去,指把声音送到边关。 边头 :边关。自 :独自。来 :来到。赏析: 这是一首写征人思妇的怨诗。诗人以“捣衣”为题,抒写出征人的思妇的哀怨,抒发了对战争和战争的结束的渴望。 首句“辽西遣戍未期回”,写远戍之人尚未归来。辽西是边塞重地,这里指边疆。戍
注释: 1. 脉脉含情出洞房:脉脉含情,指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情感。出洞房,走出房门。 2. 盈盈结腕约明珰:盈盈,形容手腕纤细美好。结腕,指手腕上的镯子(古代妇女的一种饰品)。约明珰(dāng),意为用玉环等装饰。 3. 柔条冉冉难攀折:柔条,柔弱的枝条。冉冉,缓慢的样子。攀折,比喻难以得到或实现的事情。 4. 弱指纤纤那忍忘:弱指,指手指纤细柔弱。纤纤,形容手指纤细柔软。那,表推测语气。忍忘
下面是对《关山月二首 其一》逐句的解读: 1. 诗意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观月时,看到月亮从天空中缓缓升起,照亮了关城前的景象,但随即又感受到月亮逐渐西沉,光芒也随之减少。这种变化引发了诗人深深的感慨和忧愁。 2. 诗句翻译: - 青海风高月出迟:青海上空的风势很高,因此月亮升起得较晚。 - 关山漠漠雁飞时:关山之间,大雁正飞翔于天空。 - 不寐征夫俱泪落:无法入眠的将士们都流下了泪水
注释:巫山高耸,山势险峻,如同悬挂的流水。我思念着那清脆的玉佩声,看到满地红枫,我想象自己洗涤裙裳。 十二峰头翠色如黛,至今雨云不断,依然如故。 赏析: 巫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著名的神山之一,位于今重庆市巫山县附近。诗中的“巫山高”指的是巫山的高山,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思绪万千。“微流悬溜思鸣珮”一句中的“微流悬溜”形象描绘了山间溪流的景象,而“思鸣珮”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注释】 流尘:指飘散的尘土。寂寂:寂静无声,形容非常寂静。 网窗纱:指用纱制成的窗户。 懒画:懒得描绘。 蛾眉(é méi):美女的眉毛,这里代指女子。 贴鬓鸦(yā):用黑墨涂在鬓边,形似乌鸦,这里代指女子的发式。 红蕊(ruǐ):花蕊。 庭花:庭院中的花朵。 赏析: “春怨”是一首写闺怨的小诗,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笔法写出了春天闺阁中少妇的内心世界。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动人,富有情趣。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荷珠覆手溅罗巾,约腕明珰扱袖频。 并戏莫愁江堕日,相将还待月迎人。 诗句释义: 1.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描述的是采莲女穿着与荷花颜色相同、质地相同的罗裙,她们的脸庞就像盛开的芙蓉花一样美丽。 2. 荷珠覆手溅罗巾,约腕明珰扱袖频:描绘了采莲少女在拨动荷叶时,水珠洒落在她的手上,映衬着她手腕上闪耀着的明珠和衣袖频繁地摆动。 3.
在碧波荡漾的池塘里,爱意回荡着那婉约的芙蓉花, 芙蓉花瓣儿映衬着娇美的容颜,如同一幅绝美的画卷。 水面上,一叶小舟悠悠划过,留下一道流光溢彩的痕迹, 在那丛中惊起了一对鸳鸯,它们翩翩起舞于水中。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采莲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荷花与鸳鸯间的和谐之美。首句“碧波湥广爱回塘”便勾勒出了一片宁静而美丽的湖泊景象,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画面。接着
诗句解析与翻译 第1句:“映日因风斜处处,穿帘栖箔乱纷纷。” - 关键词: “因风”、“斜处”和“穿帘栖箔”。 - 注释: “因风”意味着随着风的方向移动。“斜处”形容风吹过后的倾斜状态。“穿帘栖箔”描绘了杨白花穿过纱帘和薄布覆盖物的景象,显得非常轻盈且动态美。 - 译文: 阳光下,随风飘动,四处摇曳,如同轻纱般穿过窗帘,轻盈地栖息于布匹上,形成一片混乱而美丽的风景。 第2句
注释: 轻摇弱水沙棠楫,横挂游丝碧玉簪。这句诗的意思是轻轻摇晃着柔弱的河流上的船桨,横挂着像是绿色的玉簪一样的游丝。 艳冶相邀春似海,人间花景似江南。这句诗的意思是艳丽的相互邀请春天就像大海一样,人间的花景就像江南一样美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春景图。首句“轻摇弱水沙棠楫”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轻轻摇晃着船只,船桨在河面上划过,留下一条条波痕
【注释】 出塞杂咏:唐代边塞诗人的一组诗,共七首,这是其中第四首。杂咏,即杂言古诗。 其四:指唐代诗人高适的《蓟中作》诗:“五月半,北风高,雪后初晴肃霜降。”此诗即用高适原韵。 笳声:胡笳之音,古时北方少数民族乐器。晚凉伊:傍晚凉爽的地方。伊,语词,代词。 玉台叠进琉璃酒:指唐玄宗时宫廷中的宴饮。据《新唐书.张说传》载:“开元二年,以张说为修文馆学士,与褚遂良同知集贤选事。……每岁终,则宴集其家
注释: 1. 出塞杂咏用上平声韵 其二:这首诗是《出塞杂咏》的第二篇。出塞杂咏,即诗人对边关、塞外景色的描绘和感慨之作。 2. 边关:指边疆的关口,也泛指边远地区。 3. 峰色翠芙蓉:形容边关的山峦苍翠欲滴,犹如盛开的荷花。 4. 万古堤防笑祖龙:意为边关的防御工程历史悠久,历经沧桑,却从未被敌人攻破过。这里的“祖龙”指的是秦始皇,他建立了长城等防御工事,但最终被匈奴攻破。 5. 守德由来胜守险
雕舆绣羽飒金风,晓发都城旭影红。 十部箫韶翻似海,三千车骑气如虹。 注释:雕花的马车、绣花的羽毛随风飘动,飒爽的秋风中,早晨从京城出发,旭日的映照下,车马的影子显得特别红。 十部箫韶翻似海,三千车骑气如虹。 注释:形容军队阵容浩大,像大海一样浩瀚无际;气如彩虹般壮观。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清晨出发去边塞途中所见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之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出塞杂咏用上平声韵 其九》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诗句释义 1. 铁骑番儿雁字排:形容军队装备精良,如同排列整齐的大雁。 2. 霜锋掌样净磨揩:指武器锋利如霜,经过精心擦拭,更加光亮。 3. 新丰空有如渑酒:比喻虽然有美酒,但无人品尝,意味着虽有美景却寂寞无用。 4. 辜负当年白鼻騧:形容曾经拥有的美好事物或人,如今已不再存在。 - 译文 在这首诗中
译文:静夜离宫月在窗,独裁章奏灺金釭。 雁鸣远浦传霜信,人过孤村引吠厖。 注释:离宫:皇宫。独裁:独自决断。灺金釭:指灯花。霜信:指秋天的霜冻。孤村:荒凉的村落。引吠厖:引得狗狂叫。厖(máng):同“尨”,多毛的野狗。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兴八首》中的第三首。诗中描述了秋夜里,皇宫里寂静的场景,以及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感叹。诗的前两句描绘了皇宫夜晚的宁静景象
这首诗是《出塞杂咏》中的第八句,也是一首描绘边塞风光的诗。 首句“漫道陈仓获碧鸡”,意思是说,虽然人们常说在陈仓可以获得美丽的碧鸡,但这里却有着不同的体验。这里的“碧鸡”并不是指真正的碧色的鸡,而是指色彩绚丽的鸟群。 次句“天狼一色万头齐”,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天狼图景。这里,“天狼”指的是北方的天空,因为北方的天空常常被云层遮挡,使得天空呈现出一片深邃、神秘的感觉。同时
《塞上杂咏·其十二》赏析 黄廷用在其作品中以“塞上山高截片云,常看晴雨半峰分”开篇,描绘出了塞外山峰之雄伟与天气变化之迅速。此句不仅形象地展示了地势之高远,同时也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观时的感受与心境。 “三千色目熊罴士,十二天闲骥騄群”则是对士兵形象的描写。在这里,“色目”可能指的是士兵的种族或肤色,而“熊罴”和“骥騄”则分别代表勇猛和迅捷,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
【注释】 警跸:皇帝出行时,警戒清道,禁止人马通行。 健骑:健壮的战马。 会同中外:与国内和国外的人交往。 殊:不同。 王庭:指天子的宫殿。 幔屋:帐幕式的房屋,也泛指帝王所居之处。 湛露:指天降露水。 濡:沾湿。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皇帝出巡时的情景,全诗四句,每一句都写得很具体生动,把皇帝出巡时的威风和气势都写得活灵活现,形象逼真。 第一句“警跸何劳健骑趍”,说的是皇帝出行时警戒清道,禁止马
出塞杂咏用上平声韵 其六 龙沙八月似冬初,献赋长杨满属车。 最爱枫林新似染,折来题句手亲书。 注释 龙沙:指边塞。 八月:指农历七月或九月,即秋季。 似:像。 冬初:初冬季节。 献:呈献。 长杨:宫名,汉武帝时建,以供天子游猎。 属车:随从车辆。 枫林:泛指枫树林。 新:刚刚。 染:染色。 题句:题写诗句。 书:写,书写。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注释】极:极远,高;紫微:古代对北极星的称谓;霏霏:细雨。黄羊、白鹿:指塞外的野兽,比喻边地的人民;平野:平坦的大草原。 【赏析】此诗是咏叹边疆的景物,写塞外景色之壮阔和边地人民生活的艰难。前两句写塞北高原的辽阔,后两句写塞外人民的艰苦生活。全诗意境苍莽雄浑,格调沉郁悲壮,语言朴实无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注释】 ①归望:归思,远思。山茨(cí):山野。有作:有感而作。 ②秋阴:深秋时的天色。寥廓:空阔辽远的样子。 ③况复:何况。远林:远处的树林。 ④一水孤舟入:一条江上只有一只小船划进。 ⑤高天乱叶飞:天空里树叶飘落。 ⑥江云晴稍薄:晴天的江上空云稍微稀薄起来。 ⑦行吟:边走边吟诗,这里指诗人在旅途中吟诗。竹扉(fēi):竹制的门,这里指竹林中的小屋。 【赏析】 《归望山茨有作》
组练千重色似冰,陇头亲见将星明。 鸟蛇结阵云横野,貔虎连营月近城。 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解析: 1. 诗意解读: -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描述了清晨进入洛阳东门附近的军营,傍晚时随队向边关开拔的情景。 -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描绘了日落时分,士兵们在风中挥舞着军旗,马匹的嘶鸣声与秋风交织的场景。 -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表达了在辽阔的沙漠上排列着无数的帐篷,各自招募士兵的景象。
【注释】 1.秋日晓坐书怀:秋天早晨坐着读书时有所感而作。 2.洞壑:山中的洞穴,这里泛指幽深的山谷。 3.空蒙:雾气笼罩、朦胧不明。 4.桃源行处远,桂树几家同:桃源在何处?我行踪遥远,但看到几棵桂树,便觉亲切。 5.酒熟三秋露,粳香五里风:酒已经酿成,露水已经滴尽,稻米香气飘散到五里以外。 6.吾衰任潦倒,倚杖忆年丰:我衰老,任凭世事沉浮,拄着拐杖回忆过去的丰收年景。 【赏析】
东山数茅屋,一半是斜阳。 注释:东山上有几间低矮的茅草屋,其中一半被斜阳照耀。 赏析:诗人站在东山顶上眺望远方,只见山下的茅屋一半沐浴在斜阳之下,另一半则被余晖照亮,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的“茅屋”象征着平凡而宁静的生活,而“一半是斜阳”则寓意着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门掩垣衣老,溪流石发香。 注释:门前的篱笆已经有些破旧,溪边的石头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香气。 赏析:诗人继续观察周围的环境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向往。 诗句解释: 1. "邀隽分追五单于":指的是邀请并追逐匈奴的五个部落首领。 2. "干戈扰扰不胜俘":形容战争的混乱,连俘虏都难以收拾。 3. "生掠降戎侦竁幕":指生擒敌军的投降者。 4. "衔枚一夜到狼胥":在夜间悄无声息地行进,到了狼胥(地名)。 译文: 在战场上,我邀请并追赶匈奴的五个部落首领,他们的战争如同干戈纷乱,无法轻易取胜
【解析】 “乾坤存一壑”,乾坤:天地;一壑:山沟。指隐士隐居之地。 【答案】 这首诗是诗人在隐居处写的。首联写自己独处幽居,与世无争,不求闻达于诸侯。颔联说隐居之处虽小,却能避世绝俗,自得其乐。颈联写自己的志向和抱负。末联说在松筠之下设酒为友,以诗会友。全诗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