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鸡四鸣号,天地犹未白。
仰见众星低,历历如可摘。
揣来浩无端,数往已为迹。
言念乘轺始,徂岁三代易。
谬以理解资,而当髋髀役。
何悟茧丝辰,膺此保障责。
桑计非所工,商刑焉能择。
稍清萑苻泽,未愧莱芜室。
蒿目中竟乖,蓬心逝安息。
次且类羝藩,犹豫托鸡肋。
畴当邻畏途,为我一察识。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的忧虑和迷茫,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以下是诗句的逐条解读:
早起书怀
清晨,天刚破晓,四只公鸡就开始啼叫。
天地还未完全亮起,一切都显得朦胧不清。
仰望星空,众多星星低垂,宛如伸手可摘之物。
揣测未来,一切都是如此无端而来,过去的痕迹已然成为过去。
回想起当年乘坐使者出发,岁月如流,三代变迁已非昨日可比。
错误地认为理解是一种资产,而实际上却只能被利用来为个人谋利。
为何不领悟到生命如同星辰般短暂,肩负起责任和保护的使命呢?
桑田计策并非我所长,商鞅之法岂能随意选择?
稍微清理了萑苻(一种水草)泛滥的泽国,心中并未感到愧疚,仍能自得其乐。
蒿目中竟有乖违,蓬头散发时心灵也无处安放。
次且类比羝藩(指羊角挂角的困境),犹豫间寄托于鸡肋(指无用之物)。
何处可以作为畏途,请为我指点一二。
赏析
诗中通过对比“四鸣号”与“天地犹未白”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黎明时分景象的感慨。他看到天空中的星星低垂,联想到人生的短暂,以及责任和使命的重压。这种对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纠结和不安,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世事无常和命运难测的深深忧虑。
“桑计非所工,商刑焉能择?”这一句表明诗人对于自己的能力和命运的无奈,他觉得自己无法在乱世中施展才华,也无法逃避命运的安排。这种无力感和挫败感是诗人内心深处的真实写照。
最后两句“何悟茧丝辰,膺此保障责。”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以及面对命运挑战时的坚定与担当。尽管他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如同蚕丝般短暂,但他仍然勇敢地承担起保护责任,展现出了诗人坚强的一面。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悟。它不仅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也传达了他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责任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