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疑何处是,书托雁西征。
鬼俗从鸡卜,夷风惯象耕。
青山行路尽,白发到官生。
铜柱君应见,功名在晚成。
诗句解析及赏析
原文:
九疑何处是,书托雁西征。
鬼俗从鸡卜,夷风惯象耕。
青山行路尽,白发到官生。
铜柱君应见,功名在晚成。译文:
在九疑山的哪一边?书信通过大雁向西飞。
鬼俗从鸡卜,夷风惯象耕。
青山道路尽头,白发到了官位。
铜柱你应当看到,功名在晚年成就。注释:
- 九疑山:位于中国湖南省宁远县,古代传说中的神山之一。
- 书托雁西征:通过书信让大雁带信至远方。
- 鬼俗从鸡卜:指民间迷信行为,用鸡占卜吉凶。
- 夷风惯象耕:指少数民族地区的农耕文化。
- 青山行路尽:指山中的小路走到尽头。
- 白发到官生:形容年老而官至高位。
- 铜柱君应见:指铜柱上的铭文应该被看见或理解。
- 功名在晚成:意指成功的功名往往在老年。
- 赏析:
本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官场生涯的感慨。首句“九疑何处是”表达了对遥远故乡的迷茫和探索,“书托雁西征”则展现了一种通过书信传递情感的方式,寄希望于远方的亲人和友人。第二句“鬼俗从鸡卜”反映了当地人的迷信行为,而“夷风惯象耕”则体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农耕文化特色。第三句“青山行路尽”形象地描绘了旅途的尽头,表达了岁月流逝、人生旅途的结束感。最后两句“白发到官生”和“功名在晚成”则是对个人经历和命运的感慨,强调了在晚年才取得功名的不易和珍贵。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文化背景相结合,展示了他对家乡和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