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蒋山日,令人老眼青。
溜泉深处落,独客静中听。
萝径依禅榻,苔函锁佛经。
更须临绝顶,一上望江亭。
诗句:每到蒋山日,令人老眼青。
译文:每次经过蒋山的日子,让人感到年岁已长而眼睛变得有些模糊。
注释:蒋山,地名,位于今江苏南京附近;老眼青,指人因年岁增长而视力下降。
赏析:此句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诗中通过描述蒋山的美景以及诗人自身的感受,展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每到蒋山日,令人老眼青。
溜泉深处落,独客静中听。
萝径依禅榻,苔函锁佛经。
更须临绝顶,一上望江亭。
诗句:每到蒋山日,令人老眼青。
译文:每次经过蒋山的日子,让人感到年岁已长而眼睛变得有些模糊。
注释:蒋山,地名,位于今江苏南京附近;老眼青,指人因年岁增长而视力下降。
赏析:此句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诗中通过描述蒋山的美景以及诗人自身的感受,展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登徐孺子亭 高士不可得,兹亭幸尔留。偶来逢暇日,况复及清秋。湖水当门落,松云傍枕浮。 几时闲历览,乘月放扁舟。 译文: 无法遇到真正的高人,幸好这里有个亭子让我驻足。偶尔来这里放松身心,更何况是在这个清秋时节。 湖水从门口流淌,松树和云雾仿佛就在身边。什么时候才能悠闲地游历一番,乘着月光荡起一叶扁舟。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古代的文人在亭中游览、感受自然之美的场景
诗句释义及赏析 首联:“粉署春已晚,黄鹂时复鸣。” 翻译: 在这春天的暮色中,我听闻了西掖的莺声。 这里的“粉署”可能是指官府或文职办公的地方,而“黄鹂时复鸣”则描绘了春天里黄鹂鸟不时地发出清脆的叫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这句诗通过对比“春已晚”与“黄鹂时复鸣”,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感叹以及对自然生命力的欣赏。 颔联:“落花荡轻吹,繁木翳新晴。” 翻译: 花瓣飘落时被微风吹拂
小孤山 海门第一关,苍翠五云间。 阴雨蛟龙出,晴天鹳鹤还。 江声舂夜寂,草色带春殷。 欲往临危顶,因之望故山。 注释: - 海门第一关:指的是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小孤山关。 - 苍翠五云间:形容小孤山的景色苍翠茂盛,仿佛在五座云层之间。 - 阴雨蛟龙出:描述在阴雨天气里,小孤山如同蛟龙般从云层中出现。 - 晴天鹳鹤还:描绘晴天时,小孤山像鹳和鹤一样飞回原处。 - 江声舂夜寂
【注释】 画省:御史台的办事房。 起行双树间:从两棵树之间起身。 唳:鸟鸣声。孤鹤:指鹤,这里泛指白鹤。 清响落空山:清亮的叫声在空旷的山间回响。 凉露:清凉的露水。徐徐:慢慢地。 秋云:秋天的云。故故:时时,常常。 幽览:静观。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贞元年(785)八月作,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七言律诗。诗的前四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先写深夜值勤,再写早起步行
【注解】: 1. 帷幕公事简:指官府里的事情简单。帷幕,这里指官府的公文;公事,公务。 2. 斋居文墨闲:指在书房中,笔墨闲置着,没有事务缠身。斋,书房;文墨,指书籍、文章。闲,闲暇,无事可做。 3. 开帘坐白日:拉开窗帘,面对阳光(太阳是白色)。 4. 拄笏对青山:手里拿着拐杖,面对着青翠的山。笏,官员手执的手板。 5. 谬拙占微宦:错误地认为官职很小。谬拙,自认错误;微宦,小官,指微小的官职
【诗句注释】 1. 清风亭: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是李白的故居。 2. 二月雨中尽:二月的雨水已经停歇。 3. 一尊亭下开:在清凉的亭子下面,酒意已消。 4. 青山望不极:青山远得看不到尽头。 5. 白云招可来:白云飘动,似乎可以随风而来。 6. 啼鸟合芳树:鸟儿在芬芳的树上鸣叫。 7. 落花委苍苔:花瓣落下堆积在青苔上。 8. 遥知旧游者:远远地知道有过去的朋友在这里游玩。 9. 歌咏凤凰台
秋日忆故园 素得故园趣,远如南涧阿。 众芳时既集,啼鸟秋复多。 对竹不及晦,酌酒屡当歌。 去乡仅十载,怀之可奈何。 注释: 1. 素得故园趣:指久居故乡,熟悉那里的情趣和习俗。 2. 远如南涧阿:比喻家乡的景色像南方的山涧一样美丽。南涧阿是南方的山涧,这里用来象征家乡。 3. 众芳时既集:指秋天到来时,各种花卉都已经开放。 4. 啼鸟秋复多:指秋天里,鸟儿的叫声更加频繁。 5. 对竹不及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背诵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求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本诗共四句,内容上由树及人,由物到情,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结构上首联写景,颔联写意,颈联写人,尾联写情。 译文: 墙头两棵树,翠绿一片阴森森。 夕阳西下风浪起,满院都是秋意浓。 枝条垂落砌石边,叶子飘落在衣襟。 况且还有行人歌,听到也会心烦神。 赏析:
诗句原文与译文对照: 1. 解析诗句: - 诗句:“晓经豫章城东” - 译文:清晨经过豫章城东 2. 诗句解析: - 字面意思:在晨曦初露之时,诗人经过了豫章城的东西方向,即东边。 - 文化背景:在古代中国,“豫章”是指今天的江西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可能是在表达对故土的怀念或者对过去的回忆。 3. 诗句解析: - 字面意思:诗人感到自己已经远离家乡多年
归耕叟 轩冕若为累,田园信可耕。 宁知静者意,不类旷达情。 过江逢雨歇,穿林闻鸟鸣。 得酒亦复醉,陶然终此生。 注释: - “轩冕若为累”:指的是官位和名利如同拖累一样,令人感到烦恼和压力。 - “田园信可耕”:意味着在田园之间耕作,享受自然的生活,是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方式。 - “宁知静者意,不类旷达情”:表达了对安静生活的理解,认为只有真正懂得宁静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豁达
注释:冻云和冷树在早晨显得模糊不清,水上的楼台宛如画中景致。是谁家的红袖女子乘坐着小船,掀起窗帘观赏雪花覆盖的湖面?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雪景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雪中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画面之中。诗中运用了“寒树”、“冻云”等意象,展现了冬天的寒冷和寂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此外,诗人通过对红袖女子的描绘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眺望思弥惬 - 这句表达了诗人在秋天的高处,远眺景色时心情极度愉悦和满足。 2. 况当秋序殚 - “况当”表示更或更加,“秋序殚”意即秋日已尽。这里可能意味着诗人对秋天结束的感慨。 3. 微烟澹遥水 - 描述远处水面上轻轻飘散的雾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淡雅的氛围。 4. 落日下平峦 - “落日”指的是太阳即将下山的情景,而“平峦”则形容山峦平坦、连绵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时,首先理解全诗的意思,然后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最后赏析诗句。“钟山弓剑似桥山”,钟山即南京的紫金山,是南京的标志。这里说紫金山像是一座桥山,意思是钟山高耸入云,好像一座桥梁横跨着。“一去龙髯不可攀”中的“龙髯”是指帝王的胡须。诗人说,一旦离去,就像那龙须一样高不可攀了。这句写景抒情,抒发送别之难。“高帝在时亲放鹿,金牌历历在中间。”这两句的意思是说
【注释】亲:亲自。御:居高临下地统治着。凤凰楼:指皇帝的居所。太白旗:唐玄宗时,安禄山造反,李白曾写《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之五,其中有“太白垂钩碧天暮”句。叛军将头:指安禄山。十道使臣:指肃宗任命的十个节度使。露布:朝廷颁布的文告。神州:这里指整个中国。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于至德元年(756)写的一首咏史之作。诗中通过歌颂唐军收复两京、平定叛乱的英雄功绩
秋日用张都事游田坟诗韵 命驾来游日,看碑数历年。 绀云笼净刹,碧草上遗阡。 野兴三山外,秋声万竹边。 应逢大小朗,煮茗试新泉。 【注释】 命驾:命令车马出行。 看碑:观赏石碑上的铭文、题字等。 绀云:即青翠欲滴的云彩,这里形容秋天的天空呈现出的深蓝色。 净刹:佛寺清净庄严的场所。 碧草:绿色的草地。 遗阡:指坟墓。阡陌:田间小路。 三山:泛指山名,这里指的是杭州西湖附近的灵隐山。 万竹边
``` 胡沙如雪月如冰,白骨棱棱几十层。 血污髑髅将化碧,不知谁作党中丞。 注释:沙漠中的沙子如同雪花一般纯净,而月光则如同冰晶一样明亮。地上的白骨纵横交错,仿佛是几十层叠加在一起。这些白骨上还残留着血迹,让人不禁联想到髑髅即将变成碧绿的液体,不知道是谁在背后导演了这场戏。 赏析:王稚登通过描绘西夏战场的真实景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诗中的“胡沙如雪月如冰”形象地描绘出沙漠的恶劣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