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壁暮山紫,千章春树齐。
若人忘世故,筑室住岩西。
静日看云出,开帘听鸟啼。
客来携子侄,随意阅新题。
【注释】:
四壁暮山紫,
千章春树齐。
若人忘世故,
筑室住岩西。
静日看云出,
开帘听鸟啼。
客来携子侄,
随意阅新题。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宿浦江钱氏山居》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该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山中的生活。首联写山居的景色,颔联写山居中的隐居生活,颈联写在山居中的生活情趣,末联写与朋友相聚的情景。
全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闲适之感。
四壁暮山紫,千章春树齐。
若人忘世故,筑室住岩西。
静日看云出,开帘听鸟啼。
客来携子侄,随意阅新题。
【注释】:
四壁暮山紫,
千章春树齐。
若人忘世故,
筑室住岩西。
静日看云出,
开帘听鸟啼。
客来携子侄,
随意阅新题。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宿浦江钱氏山居》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该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山中的生活。首联写山居的景色,颔联写山居中的隐居生活,颈联写在山居中的生活情趣,末联写与朋友相聚的情景。
全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闲适之感。
登徐孺子亭 高士不可得,兹亭幸尔留。偶来逢暇日,况复及清秋。湖水当门落,松云傍枕浮。 几时闲历览,乘月放扁舟。 译文: 无法遇到真正的高人,幸好这里有个亭子让我驻足。偶尔来这里放松身心,更何况是在这个清秋时节。 湖水从门口流淌,松树和云雾仿佛就在身边。什么时候才能悠闲地游历一番,乘着月光荡起一叶扁舟。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古代的文人在亭中游览、感受自然之美的场景
诗句释义及赏析 首联:“粉署春已晚,黄鹂时复鸣。” 翻译: 在这春天的暮色中,我听闻了西掖的莺声。 这里的“粉署”可能是指官府或文职办公的地方,而“黄鹂时复鸣”则描绘了春天里黄鹂鸟不时地发出清脆的叫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这句诗通过对比“春已晚”与“黄鹂时复鸣”,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感叹以及对自然生命力的欣赏。 颔联:“落花荡轻吹,繁木翳新晴。” 翻译: 花瓣飘落时被微风吹拂
小孤山 海门第一关,苍翠五云间。 阴雨蛟龙出,晴天鹳鹤还。 江声舂夜寂,草色带春殷。 欲往临危顶,因之望故山。 注释: - 海门第一关:指的是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小孤山关。 - 苍翠五云间:形容小孤山的景色苍翠茂盛,仿佛在五座云层之间。 - 阴雨蛟龙出:描述在阴雨天气里,小孤山如同蛟龙般从云层中出现。 - 晴天鹳鹤还:描绘晴天时,小孤山像鹳和鹤一样飞回原处。 - 江声舂夜寂
【注释】 画省:御史台的办事房。 起行双树间:从两棵树之间起身。 唳:鸟鸣声。孤鹤:指鹤,这里泛指白鹤。 清响落空山:清亮的叫声在空旷的山间回响。 凉露:清凉的露水。徐徐:慢慢地。 秋云:秋天的云。故故:时时,常常。 幽览:静观。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贞元年(785)八月作,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七言律诗。诗的前四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先写深夜值勤,再写早起步行
【注解】: 1. 帷幕公事简:指官府里的事情简单。帷幕,这里指官府的公文;公事,公务。 2. 斋居文墨闲:指在书房中,笔墨闲置着,没有事务缠身。斋,书房;文墨,指书籍、文章。闲,闲暇,无事可做。 3. 开帘坐白日:拉开窗帘,面对阳光(太阳是白色)。 4. 拄笏对青山:手里拿着拐杖,面对着青翠的山。笏,官员手执的手板。 5. 谬拙占微宦:错误地认为官职很小。谬拙,自认错误;微宦,小官,指微小的官职
【诗句注释】 1. 清风亭: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是李白的故居。 2. 二月雨中尽:二月的雨水已经停歇。 3. 一尊亭下开:在清凉的亭子下面,酒意已消。 4. 青山望不极:青山远得看不到尽头。 5. 白云招可来:白云飘动,似乎可以随风而来。 6. 啼鸟合芳树:鸟儿在芬芳的树上鸣叫。 7. 落花委苍苔:花瓣落下堆积在青苔上。 8. 遥知旧游者:远远地知道有过去的朋友在这里游玩。 9. 歌咏凤凰台
秋日忆故园 素得故园趣,远如南涧阿。 众芳时既集,啼鸟秋复多。 对竹不及晦,酌酒屡当歌。 去乡仅十载,怀之可奈何。 注释: 1. 素得故园趣:指久居故乡,熟悉那里的情趣和习俗。 2. 远如南涧阿:比喻家乡的景色像南方的山涧一样美丽。南涧阿是南方的山涧,这里用来象征家乡。 3. 众芳时既集:指秋天到来时,各种花卉都已经开放。 4. 啼鸟秋复多:指秋天里,鸟儿的叫声更加频繁。 5. 对竹不及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背诵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求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本诗共四句,内容上由树及人,由物到情,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结构上首联写景,颔联写意,颈联写人,尾联写情。 译文: 墙头两棵树,翠绿一片阴森森。 夕阳西下风浪起,满院都是秋意浓。 枝条垂落砌石边,叶子飘落在衣襟。 况且还有行人歌,听到也会心烦神。 赏析:
诗句原文与译文对照: 1. 解析诗句: - 诗句:“晓经豫章城东” - 译文:清晨经过豫章城东 2. 诗句解析: - 字面意思:在晨曦初露之时,诗人经过了豫章城的东西方向,即东边。 - 文化背景:在古代中国,“豫章”是指今天的江西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可能是在表达对故土的怀念或者对过去的回忆。 3. 诗句解析: - 字面意思:诗人感到自己已经远离家乡多年
归耕叟 轩冕若为累,田园信可耕。 宁知静者意,不类旷达情。 过江逢雨歇,穿林闻鸟鸣。 得酒亦复醉,陶然终此生。 注释: - “轩冕若为累”:指的是官位和名利如同拖累一样,令人感到烦恼和压力。 - “田园信可耕”:意味着在田园之间耕作,享受自然的生活,是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方式。 - “宁知静者意,不类旷达情”:表达了对安静生活的理解,认为只有真正懂得宁静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豁达
马湘兰挽歌词 其九: 佛灯禅榻与军持,七载空房只自知。试向金笼鹦鹉问,不曾私畜卖珠儿。 诗句释义: 1. 佛灯禅榻与军持:“佛灯禅榻”可能指一种佛教修行用的卧具,也暗示了诗人的修行生活,而“与军持”则可能指的是诗人参与军事活动或与军队有关的经历。 2. 七载空房只自知: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在七年的军事生活中,虽然身处军营,但内心感到空虚和寂寞,独自承受着这种情感压力。 3. 试向金笼鹦鹉问
【注释】 1.江浦:即今南京市浦口区。晚霞:指日落时,天边的云彩呈红色。江浦的晚霞映照在水面上,景色美丽。 2.桃花春水生:春天的桃花开在水边,水波荡漾,映衬着桃花,使整个池阳城都显得生机勃勃。 3.来携建业酒:我带来了建业(今南京)的美酒。建业是三国时期东吴孙权的都城,这里指建业的美酒。 4.送子池阳城:你即将离开池阳城。子:古代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代你的侄子孙伯融。 5.临发赠宝剑:在你出发前
平生犹未识苏台,为我称觞始一来。 何意倏然乘雾去,旧时门户长青苔。 译文: 我生平未曾到过那苏台,是第一次与你饮酒庆祝。 然而你突然像一阵雾气一样消失了,我们曾经相聚的地方长满了青苔,显得格外凄凉。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深深的遗憾和失落感。诗人通过回忆与马湘兰的初次相识以及后来的欢聚,展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然而,马湘兰的突然离去让诗人感到无比痛心
《马湘兰挽歌词》是一首由明代诗人王稚登创作的七言绝句。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1. 兰汤浴罢净香熏 - 兰汤浴:指洗浴,通常与清洁和恢复身体活力相关。 - 净香熏:指洗澡后使用香料或药物来去除异味,保持清香。 - 译文:洗完澡后,空气中充满了清新的香味。 2. 冉冉芳魂化彩云 - 芳魂:指美好的灵魂或精神。 - 化彩云:形容美好的东西如彩云般飘散。 - 译文:美好的灵魂在空气中逐渐消散
【注释】 乔木苍然者:形容山居景色苍翠。乔木,高大的树木。 如君有几家:就像你家有几户人家。 安居忘岁月:安于山居生活,忘了时光流逝。 适意在烟霞:在山中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对客开春酒:招待客人喝春天的美酒。 万方从战伐:天下各地都在进行战争。 全不废生涯:没有放弃自己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隐居钱塘(今浙江杭州)浦江钱氏山居时的生活情景。前四句描写诗人的生活环境;后四句表现他悠然自得
红笺新擘似轻霞,小字蝇头密又斜。 注释:红笺指的是书信,比喻为轻飘飘的霞光。小字指的是书信中密密麻麻的文字。蝇头指书信中的蝇头小楷,密又斜则形容这些小字歪斜而密集。 开箧不禁沾臆泪,非关老眼欲生花。 注释:拆开信件时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泪水,这并非因为眼睛老化而出现花斑。而是看到亲人的字迹,内心感到悲伤和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