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淇水来,导我游朝歌。
广陌聚高居,冠盖彯绮罗。
良夕奏哀弦,繁声惊素波。
师延亡千载,遗怨何其多。
黄鹄感其音,群飞以阿傩。
高楼离思女,长夜颦青蛾。
闻者无厌情,歌者益以和。
清琴有希音,吾心将如何。
【注释】
1.淇水:即黄河,源出山西省境内。2.朝歌:古都城名,在今河南淇县。
3.广陌:指大道。4.冠盖:指官吏的帽子和车盖。5.彯(lú):盛饰。6.素波:白绢,指琴弦。7.师延:指东汉时有名的音乐家师旷。8.亡千载:已过了千年。
9.黄鹄:黄口的鹅。
10.阿傩、阿耆婆:都是印度神话中善舞的神,这里借指歌舞。
11.高楼:指高楼上的女侍。
12.离思女:离别思念的女子。青蛾:皱眉的样子。
13.希音:稀少的音响。
【赏析】
《拟古诗十九首》是一首拟古之作,其内容多写男女相思之情。此诗以游宴为题材,描绘了一次宴会上所见的情景。
首句“客从淇水来”,写宴会的开始。诗人把客人比作从淇水上游来的旅人,既写出了他们远道而来,又表明了他们是从远方来的客人,从而点明了这次宴会的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导我游朝歌”,写宴会的地点。朝歌,是商代的旧都。在这里举行宴会,正可说明主人的身份地位。“广陌聚高居”一句,写宴会上的场面。广陌是宽阔平直的道路,高居是高高的房舍,这两句意思是说:在宽阔的道路上,聚集了许多高贵的人,他们在高高的房舍里集会。“冠盖彯绮罗”五字,形容贵族们的装束华丽。彯,盛饰;绮罗,指丝织品。这四句描写宴饮的环境气氛。
三、四两句承第二句“广陌聚高居”而来,描写宴会中的活动。良宵,美好的夜晚。哀弦,凄婉的琴声。繁声,声音杂乱。素波,白色的琴弦。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这美好的夜晚里,宴会上的人们弹奏起悲伤的琴曲,那悠扬的琴声惊扰了清澈的水面,使白色的琴弦发出响声。“繁声惊素波”,用一“惊”字突出音乐的凄清哀怨。“良夕奏哀弦”一句,承上而来,写宴会中的演奏活动。师延,即师旷,战国时晋国著名乐师。《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后因称歌者为“余音绕梁”。遗怨,即遗响,指师旷之歌声。这两句说:在这美好的夜晚里,宴会上的人们弹奏起悲壮的乐曲,那悠扬的琴声使人久久不能忘怀,仿佛可以听到师旷那优美的歌声还回荡在空中。师旷之歌声已逝千年,其哀怨犹存,足以令人感叹不已。“黄鹄感其音”二句,承第三、四句而来,写宴会中的观舞活动。黄鹄,鹅的一种。传说黄帝曾骑龙升天,他骑的黄鹤也化成仙去,所以后世称鹤为“黄鹄”。这两句是说:在这美好的夜晚里,宴会上的人们弹唱起悲哀的乐曲,那些黄鹄听了这些曲子,就翩翩起舞,好像在为他们伴奏。“群飞以阿傩”,即群鹅飞舞于空中。阿傩,一种舞蹈动作。这两句意思是说:在这美好的夜晚里,宴会上的人们弹唱起悲哀的乐曲,那些群鹅听后翩翩起舞,好像在为他们伴舞。这两句既是对上一句的补充,同时又是下文“高楼离思女”的前提。
最后两句写宴会上的离思别恨。“高楼离思女”,即“离情”的意思。这两句意思是说:在这美好的夜晚里,宴会上的人们弹唱起悲哀的乐曲,那些高楼里的美女听了之后,便颦着眉头发愁苦思。这两句是全诗的结穴,它不仅照应开头“导我游朝歌”一句,而且与第四句“繁声惊素波”一句相呼应。
这首诗运用赋法铺陈描写宴乐场景,但并不流于浮艳轻靡,而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刻画来抒写主人公内心的感受,因而显得委婉深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