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空开霁晚霞明,篷底淮山隔岸青。
鸦散黑云为阵势,枫飘红雨作秋声。
蕃釐玉树应无种,东阁官梅尚有名。
惆怅牧之招不得,与谁同醉竹西亭。
过扬州
长空开霁晚霞明,篷底淮山隔岸青。
鸦散黑云为阵势,枫飘红雨作秋声。
蕃釐玉树应无种,东阁官梅尚有名。
惆怅牧之招不得,与谁同醉竹西亭。
注释:
- 长空开霁:天空中的云层消散,天边出现了明亮的晚霞。
- 篷底:指船篷之下,这里代指船只的底部。
- 淮山:指的是淮水边的山脉。
- 鸦散黑云:乌鸦飞散后,黑云散去。
- 蕃釐(fán chái)玉树:泛指高贵而美好的树木或人才。
- 东阁官梅:指的是东府官署中的梅花,也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品格。
- 惆怅:心中感到不快或失望。
- 竹西亭:位于扬州的一个著名园林,以竹子而得名。
- 牧之:指古代诗人陶渊明,字元亮。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描绘了扬州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气息。首句“长空开霁晚霞明”,描绘出一幅天空晴朗、晚霞满天的美丽画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接着“篷底淮山隔岸青”,则通过船篷下的淮山与对岸的景色形成对比,进一步突出扬州的自然风光。诗的第三句“鸦散黑云为阵势,枫飘红雨作秋声”,则通过乌鸦飞散后留下的痕迹和红色枫叶飘落的声音,营造出一种秋天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蕃釐玉树应无种,东阁官梅尚有名”,则是通过对“蕃釐玉树”和“东阁官梅”的描写,赞美扬州的才子佳人和高洁品格。这种赞美之情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表达了他对扬州文化的高度认同与尊重。最后两句“惆怅牧之招不得,与谁同醉竹西亭”,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无奈。他虽然欣赏并赞美着扬州的美好,但却无法亲自前往体验其魅力,只能独自在竹西亭中饮酒作乐,感叹自己的遗憾与孤独。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