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控一区,形势扼东隅。
海水分咸淡,民风杂楚吴。
蜃楼凝复散,沙岛涨还无。
问道寻鱼客,中宵望斗枢。
【注释】:
孤城控一区,形势扼东隅。
海水分咸淡,民风杂楚吴。
蜃楼凝复散,沙岛涨还无。
问道寻鱼客,中宵望斗枢。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1629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春天,诗人经过通州时所作。
首联“孤城控一区,形势扼东隅。”是说,通州这座孤悬的城池,控制着东部的一个区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诗人用“扼”字形象地写出了这一地理位置的要害,突出了通州的战略地位,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海水分咸淡,民风杂楚吴。”则写到了通州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海水”二字既写出了通州地处渤海之滨的地理位置,也暗示了通州的地理位置对海洋交通的重要性。“咸淡”、“楚吴”,既指地理上的南北差异,又暗指南通、北通的地域文化特色。
颈联“蜃楼凝复散,沙岛涨还无。”写景十分传神。“蜃楼”指日出日落时,海上因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凝”与“散”分别形容蜃楼出现和消失的过程;“沙岛”指的是在海滩上由于潮汐的作用而上升或下降的小岛或沙洲,“涨”与“无”则分别表示沙岛存在与否。这两句诗描绘了通州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生动地展现了通州地区的地理风貌和自然环境。
尾联“问道寻鱼客,中宵望斗枢。”“问道寻鱼客”,指的是那些到通州寻找捕鱼机会的渔民,他们为了生计,常年在外奔波;“中宵望斗枢”,则是指那些在夜晚抬头仰望北斗星的人们,他们为了寻找方向而坚守岗位。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通州地区的人文环境,也表达了诗人对当地人民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以四言为主,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