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骑如云汝水滨,铜符黻冕一时新。
身为汉主分忧吏,何必龚黄好让人。

在明代李攀龙的《汝宁徐使君其八》中,我们得以领略到诗人对一位杰出官员的赞颂。以下是这首诗的解读:

  1. 逐句翻译
  • “千骑如云汝水滨”:形容徐使君的随从众多,如同千军万马般浩荡,站在汝水之滨。
  • “铜符黻冕一时新”:指的是徐使君手中持有象征权力的铜符和华丽的礼服,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 “身为汉主分忧吏”:表明徐使君不仅是一位治理地方的官员,更是承担起国家大事的责任者。
  • “何必龚黄好让人”: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员过于注重人际关系而忽略职责履行的看法。
  1. 关键词注释
  • “千骑如云”:形容人数众多,声势浩大。
  • “铜符”:古代官员的一种象征性徽章,“黻冕”指古代官员的礼服。
  • “分忧吏”:指承担国家政务重任的官员。
  • “龚黄”:历史上著名的贤臣,此处比喻那些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官员。
  1. 赏析
  • 诗中的“千骑如云”,生动描绘了徐使君随行人员众多的场景,展现了他的权威和地位。这种描述不仅体现了徐使君的权力象征,也反映了他对地方治理的重视和能力。
  • “铜符黻冕一时新”一句,通过铜符和黻冕这两个元素,传达了徐使君身份的特殊性和荣耀。这不仅是对徐使君个人形象的赞美,也是对其职务的认可,强调了他的责任和使命。
  • “身为汉主分忧吏”这句话,揭示了徐使君作为国家管理者的角色。他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的长官,更是国家大事的决策者和执行者。这体现了诗人对徐使君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高度赞扬。
  • 结尾的“何必龚黄好让人”,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真正的好官应该专注于自己的职责,而不是过于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这种观点既体现了诗人对官场现象的批判,也表达了他对清正廉洁为官理念的推崇。

《汝宁徐使君其八》不仅是对徐使君个人才能和影响力的赞誉,也是对当时官场风气的一次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官场文化及其背后的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