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烽火暗西山,一片征鸿海上还。
多少胡笳吹不转,秋光先入蓟门关。

寄元美七

渔阳烽火暗西山,一片征鸿海上还。

多少胡笳吹不转,秋光先入蓟门关。

【解析】

  1. 诗句释义
  • 渔阳烽火:渔阳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一带,常用于指边关之地。烽火是一种报警信号,此处可能是指边疆有紧急战事的烽火。
  • 一片征鸿:“征鸿”一词常用来形容远行或飞翔的大雁,这里可能指的是因战争而被迫离开家乡的征戍士兵。
  • 海上还:“还”字在这里可能表示返回或归来的意思。
  • 胡笳:这是一种古代乐器,多用于边地,声音悠长哀婉,常常与边塞诗联系在一起。
  • 秋光先入蓟门关:蓟门关是古代的一个著名关口,位于今天北京附近的山区。“先入”可能意味着这里的景色比其他地方更早被秋色所染。
  1. 译文
    渔阳的烽火映照着西边的山脉,一群大雁在秋风中向南飞翔,最终回到了遥远的家园。那无尽的胡笳声仿佛无法停歇,而秋天的景色似乎比往常更早地进入了蓟门关。

  2.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著名文人李攀龙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和感受,表达了自己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首句“渔阳烽火”点明了诗的背景和环境,暗示了战事的存在。接着,诗人描述了大雁南飞的情景,以及胡笳声的回荡,这些都增强了战争的氛围。最后一句通过对比“秋光”与“蓟门关”,传达了一种对战争结束、和平到来的期望。整体上,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