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列郡接青徐,宿子中开百里居。
自是燕台求骏马,飘然淮海驾蜚鱼。
邑因美政花相似,令有文名锦不如。
共理即今明主意,怜君指日捧徵书。
【注释】
①崔明府:即崔曙,唐代诗人。②宿子中开百里居:宿,指宿州;中开,地名,今属山东。宿州地当中原,地势平坦,物产丰富,为古时交通要道。③燕台求骏马:比喻求得人才。④驰鱼:指快马奔驰如飞。⑤邑因美政花相似:邑,县名,在今江苏淮阴市。⑥文名锦不如:比喻文采不及锦绣华丽。⑦共理:共同治理。⑧明主意:圣明的君主。⑨征书:征召诏书。⑩怜君:同情你,爱惜你。“捧徵书”是说皇帝会赏识、重用你。
【赏析】
崔曙是唐肃宗乾元初年进士,曾任殿中侍御史。他与李白、杜甫等诗人有交往,其诗多写山水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也有反映社会现实之作。此诗为送别崔曙去宿州任刺史而作。全诗四联,前二联写崔曙到宿州的路途及宿州的地理环境,后二联写崔曙到任后的政绩以及得到皇帝赏识之事。
首联“山阳列郡接青徐,宿子中开百雉居”,写崔曙将要离开京城长安,前往宿州任职。“山阳”是当时的一个地名,这里代指长安。“青徐”指徐州一带,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列郡”,指众多的州郡。“青徐”和“山阳”之间是一片广袤的平原,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是理想的居住地。“宿子”指崔曙,“中开百雉”,意谓崔曙所住的宅第高耸入云,如同百丈高楼。这一句既点出崔曙将要赴任宿州,又暗示了崔曙即将成为地方官员,从而为下文写崔曙将要施展抱负作了铺垫。
第二联“自是燕台求骏马,飘然淮海驾蜚鱼”,以夸张的笔墨描绘崔曙即将到任后的表现。“燕台”指代京城长安,“求骏马”喻指崔曙将到任后要招揽英才,“飘然”形容崔曙到任后威风凛凛,不拘小节。“淮海”指徐州一带,也是政治中心。“蜚鱼”是传说中一种能载人千里的神鱼。这两句意思是说崔曙到任后会像传说中的神鱼一样驰骋疆场,为国效力。
第三联“邑因美政花相似,令有文名锦不如”,进一步描写崔曙到任后将给当地带来的影响。“邑”指宿州,“因”指由于。“花相似”指百姓们对崔曙的美好政绩赞颂有加。“锦不如”比喻才名不及锦绣华丽。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崔曙到任后将会受到百姓们的称赞,但才名却不如锦绣华丽。这既是对崔曙的赞扬,又是对他将来可能遭遇的困难的一种暗示。
尾联“共理即今明主意,怜君指日捧徵书”,是诗人对崔曙的期望和祝愿。“共理”是说崔曙与朝廷共同治理天下。“明主意”指圣明天子,暗指皇帝。“怜君”即同情你。“指日捧徵书”意谓崔曙将会得到皇帝赏识、重用。这两句是说诗人对崔曙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早日获得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崔曙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