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史祠堂海一隅,诸君精爽夜常俱。
悬知震泽珠来往,莫问东峰锡有无。
前辈风流开俎豆,南朝伏腊见枌榆。
何人不羡秦公子,血食贤哉二大夫。
锡山尊贤祠
长史祠堂海一隅,诸君精爽夜常俱。
悬知震泽珠来往,莫问东峰锡有无。
前辈风流开俎豆,南朝伏腊见枌榆。
何人不羡秦公子,血食贤哉二大夫。
注释:
- 长史:古代官职之一,负责文书工作。祠堂:供奉神灵的场所。海:指大海,此处比喻广阔之地。诸君:泛指众人或朋友。精爽:精神清爽、清醒。夜常俱:常常保持清醒。
- 悬知:预料、推测。震泽珠:指人才,出自《易经》中“震为雷”,雷象征声威和力量,故用“震泽珠”比喻杰出人才。来往:流动,往来无阻。莫问东峰锡:不必关心东峰是否有锡矿。
- 前辈:指历史上著名的人物,这里特指前朝的人物。风流:才德出众、行为高雅。开俎豆:祭祀时摆好祭品供神享用。南朝:指南北朝时期。伏腊:农历十二月初冬的祭品。见枌榆:观察树叶的变化以预测节气。
- 何人不羡秦公子:没有人不羡慕秦朝公子。秦公子:秦孝公的儿子,即嬴驷(子楚),他被封在商邑(今河南商丘)做国君,号曰“商君”。血食:祭祀用的牲肉。贤哉:多么贤良啊。二大夫:两个有才能的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历史名祠的风貌以及人们对其的尊崇之情,体现了古人对于历史人物与文化的敬仰和纪念。首联“长史祠堂海一隅,诸君精爽夜常俱”表达了尊贤祠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地位及其对人们的精神影响。颔联“悬知震泽珠来往,莫问东峰锡有无”则通过“震泽珠”这一隐喻,暗示了尊贤祠中供奉的先贤们像璀璨的珍珠一样,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他们的才华和德行始终闪耀,激励着后人。颈联“前辈风流开俎豆,南朝伏腊见枌榆”展现了尊贤祠内陈列的历史文物和古风建筑,让人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古人的才情和节操。尾联“何人不羡秦公子,血食贤哉二大夫”则是对那些被尊崇为贤人的人们的赞颂,他们像秦国公子那样受到尊敬,并享受着祭祀的荣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表达了对历史的缅怀,也传达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