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避徵书,不受朝簪扰。
忽弃紫金鱼,来寻白鸥鸟。
夷门城东甘隐居,蓬草不见谈玄庐。
皆云管乐能龙卧,谁识虞卿亦著书。
炎天尔跨青骡走,何意敲门访巢叟。
入林一笑草堂开,习习凉飙吹户牖。
劝君且解白纶巾,我有一壶江南春。
醉来笑向东村去,碧树青霄月似银。
【注释】
高封部:古郡名。唐时在今山西河津县一带。余:指作者自己。夏历五月五日端阳节,是诗人读书的地方。野人:这里泛称平民百姓。徵书:征收赋税的公文。朝簪:官帽上的玉饰,这里借指官职。紫金鱼:用“紫金”比喻贵重的东西,也指富贵人家子弟。白鸥鸟:指隐士。夷门:春秋时晋国西门名。城东甘隐居:指晋代的陶渊明。陶渊明曾任江州刺史、征南大将军等职,他辞官归田,在东篱下采菊种豆,自号“五柳先生”,故称“夷门”为“甘隐居”。蓬草:用“蓬蒿”比喻草木。谈玄庐:即“谈玄堂”、“讲道室”,用以藏书和讲学的地方。管乐、虞卿:古代有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管仲辅佐齐桓公成霸业,虞卿相秦穆公使国强盛;后因以“管乐”和“虞卿”并称贤臣。龙卧:指隐居生活,如龙潜深渊。虞卿亦著书:指汉代著名文学家扬雄,他曾隐居在成都青居山,著有《法言》一书。炎天尔跨青骡走:你炎天骑着青骡走。尔:你。青骡:青色骏马。管乐能龙卧:管仲曾隐居在海滨的海边,后辅佐齐桓公成为霸主;虞卿曾隐居在深山之中,后辅佐秦穆公,使其国家富强。谁识虞卿亦著书:谁了解虞卿也写文章呢?虞卿:即扬雄,他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学者。江南春:春天的江南,这里借以指代自己的故乡和友人的家乡。白纶巾:白色的头巾,这里代指文人学士。我有一壶江南春:我用一壶酒来招待你。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好友的赠答之作。夏日,他经过友人旧地,看到友人仍隐居不仕,遂作此诗赠之。全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及对友人的敬爱之情。
首联起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了题旨,说夏天到了,来到这高封部过旧日读书之地。第二句紧接上句,写友人不慕荣利,不肯做官,不愿受征赋之苦,也不贪图富贵。两句从两个角度写友人,一是其人,一是其志。
颔联两句是诗人对友人的劝勉。“忽弃紫金鱼”,是用《楚辞·渔父》中屈原的话“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表示自己愿意像屈原那样坚持操守,不为世俗所动。“来寻白鸥鸟”,则是表示自己愿意像庄子那样自由自在,不受世俗约束,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颈联二句是对友人的赞颂。“夷门城东甘隐居”,“夷门”,即夷门关。这是春秋时晋国西门名。相传春秋时,管仲曾由夷门而入,辅佐齐桓公成为霸主;又传说虞卿曾由夷门而逃至秦国,受到秦王重用,使他的国家变得强大。因此这里借以表示对友人的敬仰之情。“蓬草不见谈玄庐”,用管仲的“谈玄庐”来比喻友人读书之处,表明友人的学识渊博,品德高尚。
尾联两句是诗人对友人的劝慰。“皆云管乐能龙卧”,管仲虽然隐居于海滨,但后来却帮助齐桓公成就了一番霸业;扬雄也曾隐居于青居山,但他的著作却流传千古。“谁识虞卿亦著书”,虞卿虽隐居山林,但他的文章却影响了后世。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敬仰之情。“我有一壶江南春”,诗人以一壶好酒来款待友人,希望友人能够饮酒赏月,畅叙友情。
这首诗通过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对话形式,表达了对朋友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