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冈高插青冥起,蟠根下侵太湖水。
叶氏仙巢何氏留,全家真在桃源里。
山间种稻湖边鱼,山人读尽山中书。
青松落影琐窗户,白云拂地藏幽居。
可叹南阳卧龙客,起来叱咤收英杰。
风雨年年撼草庐,竟从巴蜀开王国。
我亦燕郊谒帝乡,常山走老鬓如霜。
何时为访仙人去,龙卧湖边万仞冈。
诗句解释
- 龙冈高插青冥起,蟠根下侵太湖水。
- “龙冈”指的是一个高耸入云的山冈,通常象征着高贵和威严。“青冥”指天空或高空,这里比喻为广阔的视野或精神境界。“蟠根”意味着根深蒂固,不易动摇。“下侵太湖水”则描绘了山脉的雄伟,仿佛触及到了湖面。整体表达了山冈的高大与壮观,以及其深厚的根基。
- 叶氏仙巢何氏留,全家真在桃源里。
- “叶氏”和“何氏”可能指的是某个家族或族群的名字,此处可能是借代。“仙巢”暗喻这个地方如同神仙居住的地方一般神秘和宁静。“桃源”是古代传说中理想化的人间仙境,常用来比喻人们向往的美好地方。这两句强调了这个地方像桃花源般隐秘、纯净,适合居住和隐居。
- 山间种稻湖边鱼,山人读尽山中书。
- 此句描述了一幅田园生活的景象,山间种植着稻谷,湖边有鱼可以捕捉。“山人”可能指山中的居民或隐士,他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专心于学问和修养。“读书”表明这些人对知识有着极高的追求,通过研习书籍来提升自己的心灵和智慧。
- 青松落影琐窗户,白云拂地藏幽居。
- “青松”象征着坚韧不拔、长青不老的品质,常被用来比喻高尚的品格或坚定的意志。“落影”形容阳光照射下松树的影子,给人一种恬静而祥和的感觉。“窗”在这里可能指窗户或者洞口,暗示这是一个可以窥探外界的隐秘空间。“白云拂地”描绘了云雾缭绕的场景,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整体上,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自然之美和宁静气息的居所。
- 可叹南阳卧龙客,起来叱咤收英杰。
- “南阳卧龙”是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别称,此处用来形容那些有远大抱负和才能的人。“叱咤”形容发出响亮的声音,这里比喻有能力者能够振臂一呼、激励众人。“英杰”指杰出的英雄人物。这句话表达了对这些有才能之人的敬仰,同时也隐含了对他们未能充分发挥潜力的惋惜。
- 风雨年年撼草庐,竟从巴蜀开王国。
- “草庐”指简陋的住所或简陋的环境,这里比喻一种朴素无华的生活状态。“巴蜀”指今四川一带,古时以出产美酒著称。“王国”则指国力强盛的国家。整句话可能在表达尽管环境艰苦,但只要有才华和努力,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 我亦燕郊谒帝乡,常山走老鬓如霜。
- “燕郊”可能是指靠近燕京(今北京)的地区,这里指诗人自己的家乡。“谒帝乡”意为拜访帝王之地,这里可能是在夸赞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或与帝王有关的特殊地位。“常山”可能是诗人自指,也可能指的是他所在的地区,“走老鬓如霜”形容年岁已高,白发苍苍,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感慨时光流逝的情感。
- 何时为访仙人去,龙卧湖边万仞冈。
- “何时为访仙人去”表达了诗人对于寻找或访问传说中的高人或仙人的愿望。“龙卧湖边万仞冈”形容了一个美丽而宏伟的自然景观,其中“龙”可能寓意着尊贵或力量,“万仞”表示极高,“冈”是山脊或山岗的意思。这句话可能在描绘一种理想中的境界,即在某个美丽的地方静静地等待并寻找心中的高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和谐而美丽的世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和神话元素,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神秘又宁静的境地。诗中的山水之间,似乎隐藏着许多未解之谜和未尽的想象。通过对这些景物的赞美和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某种遗憾或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