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竟焉陈,末运忺相欺。
谗疑进贝锦,交乱令心悲。
鸱鸮翔茂林,乌鹊游下枝。
人情有偏好,触意生乖离。
长门绪清吟,鱼肉怨新诗。
玉分石见仇,咄嗟当语谁。
杂诗三十二首 其六
大道竟焉陈,末运忺相欺。
谗疑进贝锦,交乱令心悲。
鸱鸮翔茂林,乌鹊游下枝。
人情有偏好,触意生乖离。
长门绪清吟,鱼肉怨新诗。
玉分石见仇,咄嗟当语谁。
注释:
- 大道竟焉陈:大道(正道)已经展现,如同陈设一般。
- 末运忺相欺:末运(衰败的时期)轻浮而相互欺骗。
- 谗疑进贝锦:谗言疑虑像织进了美丽的丝织品一样。
- 交乱令心悲:使内心变得悲伤不安。
- 鸱鸮翔茂林:鸱鸮(一种鸟类)在茂密的树林中飞翔。
- 乌鹊游下枝:乌鹊(另一种鸟类)在低枝上游荡。
- 人情有偏好:人的情感总是有偏向性的。
- 触意生乖离:触动了内心的感受,导致彼此之间产生分歧和疏离。
- 长门绪清吟:长门(古代宫殿名,这里指代宫廷)中的诗人在吟诵诗歌。
- 鱼肉怨新诗:被鱼肉般地受到新诗的指责,感到愤怒和怨恨。
- 玉分石见仇:玉石(比喻美好的事物)被分割开来,显露出敌意。
- 咄嗟当语谁:立即要与谁说话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变化,反映了诗人对世事沧桑、人心不古的感慨。首句“大道竟焉陈”表明正道已经显现,而末运却轻浮而相互欺骗。接下来,“谗疑进贝锦,交乱令心悲”描述了谗言疑虑和纷争使得人们内心变得悲伤。第三句“鸱鸮翔茂林,乌鹊游下枝”则通过鸟的行为来象征人的心理状态,暗示人们在复杂的环境中感到孤独和无助。
接下来的诗句继续描绘了人们面对情感波动和误解的痛苦:“人情有偏好,触意生乖离”,“玉分石见仇”,这些描述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性的观察和思考。最后,“长门绪清吟,鱼肉怨新诗”以宫廷中的诗歌创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斗争和社会变迁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变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世态炎凉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性和历史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