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殿隐山隈,松花老碧苔。
暖风吹冻去,飞雨过山来。
一榻午犹睡,双扉闲不开。
野禅无甲子,烧篆卜春回。
【注释】
半山寺:在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
古殿:指寺内古老的殿堂。
隐山隈:隐蔽在山的拐弯处。
松花、老:都是指松树上的花。
碧苔:青苔。
暖风:温暖的风。
飞雨:急雨。
午犹睡:午后仍然酣睡。
双扉:两个门。
野禅:指寺院中和尚,也指禅宗。
甲子:干支纪年法中的第12个字,即乙丑年。
烧篆:古代的一种占卜方法,把火炭堆成圆形,上面有一段是空的,然后在上面用火烧着,等火炭烧完,上面的空洞处就留下了一些灰烬,这些灰烬就是“篆”,所以称烧“篆”。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首联写半山寺的古老和幽静,颔联描写春风吹走冬日里凝结的冰霜和细密的雪花,颈联写出了半山寺的清幽闲适,尾联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即将来临的喜悦之情。
这首诗以描绘山水景色为主。诗的开篇先点出了半山寺的位置——山隈,接着写到古殿,又写到松树,最后写到青苔。这四句诗,从空间上由远及近,由外至内,层层深入地勾画出了一座深藏于山间的古寺,以及那苍老古朴的松树和青苔。诗人在这里并没有使用太多华丽辞藻来描绘景物,而是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座古寺的古老与幽静,以及那些松树和青苔的苍老古朴。
诗的第二联开始转向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首先描写了春风的力量,它吹走了寒冷的冰霜和细雪,使得大地重新变得温暖起来。这一联诗,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大自然的变化。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冬天时的寒冷和夏天时的温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更加突出了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第三联继续描述春天的到来。诗人描述了午后阳光下,人们依然沉浸在梦乡之中的景象。这一联诗,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宁静和美好。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阳光比喻为“暖风”,将人们比作“飞鸟”和“游鱼”,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活力。
诗的末联则是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诗人写道,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开始忙碌起来,而自己则会选择在这个时候休息。这是因为他深知只有在春天到来时,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这里的“野禅无甲子”指的是禅宗没有固定的时间,而“烧篆卜春回”则是指用火烧炭的方法来预测春天的到来。
整首诗以描绘山水景色为主线,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同时,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哲学思考也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