蹑屩跻天庭,旅车逐井陉。
鹤巢云窦白,竹引石泉清。
潭黑蛟方蛰,峰高猿亦惊。
亭亭山木拱,野老不知名。
九溪山行
蹑屩跻天庭,旅车逐井陉。
鹤巢云窦白,竹引石泉清。
潭黑蛟方蛰,峰高猿亦惊。
亭亭山木拱,野老不知名。
注释:
- 蹑屩跻天庭:意思是穿着鞋子攀登到天庭。屩,鞋;跻,登。
- 旅车逐井陉:意思是随同旅客一起驾车沿着井陉山路行驶。
- 鹤巢云窦白:意思是云中的洞穴里栖息着白鹤的巢穴。
- 竹引石泉清:意思是竹子引导着清澈的泉水流淌。
- 潭黑蛟方蛰:意思是深潭中黑色的蛟龙正在沉睡。
- 峰高猿亦惊:意思是山峰高耸入云,猿猴也被惊动了。
- 亭亭山木拱:意思是山中的树木笔直挺拔,形成天然的拱门。
- 野老不知名:意思是当地的老农不认识我是谁。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山水诗。诗人以“九溪”和“山行”为题,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卷。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句“蹑屩跻天庭”,意为穿着鞋子攀登到天庭。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次句“旅车逐井陉”,描述了与游客一同乘坐旅行车沿山路前行的情景。第三句“鹤巢云窦白”,描绘了白云深处的山洞中栖息着白鹤的巢穴,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了山间幽静的景象。第四句“竹引石泉清”,则描写了清澈的山泉水在竹林中流淌的画面。接下来的五句,诗人分别从潭底、山峰和树林三个方面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最后一句“野老不知名”,则巧妙地点出了诗人与当地百姓的陌生关系,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含蓄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