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复西下,山僻水声幽。
民屋云中结,泉声石上流。
农桑春不扰,鸡犬夜忘忧。
却忆观风日,庚辰岁暮秋。
译文:
荆门又向西下,山僻水声幽。
民屋云中结,泉声石上流。
农桑春不扰,鸡犬夜忘忧。
却忆观风日,庚辰岁暮秋。
注释:
- 荆门复西下:荆门,指荆州城。复,再次、再一次。
- 山僻水声幽:山僻,偏僻的山。水声幽,水流的声音很安静,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 民屋云中结:民屋,指普通的房屋。云中结,像云朵一样聚集在一起。
- 泉声石上流:泉水从石头上流淌下来的声音。
- 农桑春不扰:农桑,农业和桑树的种植。春不扰,春天的时候,这些工作都不受影响。
- 鸡犬夜忘忧:鸡犬,指家禽和家畜。夜忘忧,夜晚的时候,这些动物都忘记忧愁。
- 却忆观风日:却忆,这里指回忆。观风日,观察天气变化。
- 庚辰岁暮秋:庚辰,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一年。岁暮秋,一年的末尾,秋天即将结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荆门地区游览时所创作的。诗人通过对荆门地区的山水、民居、农桑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感情。
首句“荆门复西下”,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了自己的行动方向,即从荆州城出发向西行。这里的“荆门”既指荆州城的西门,也暗示了诗人对荆州城的怀念之情。
接下来的句子“山僻水声幽”,诗人通过“山僻”和“水声幽”两个词语,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又美丽的山水画卷。在这里,诗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境地,感受着大自然的和谐与安宁。
第三句“民屋云中结”,诗人用“云中结”来形容民屋与云朵交织的景象,形象地描绘出当地民居的独特风貌。这里的“云中结”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感,也暗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
第四句“泉声石上流”,诗人继续描绘了当地的自然景观。他发现,泉水从石头上流淌下来的声音十分悦耳动听。这声音如同一首美妙的乐曲,给诗人带来了愉悦的心情。
接下来的诗句“农桑春不扰”,诗人以“春不扰”来描述当地农事活动不受干扰的情况。这里的“春不扰”不仅是对当地农业生产的一种肯定,也是对当地人民勤劳朴实品质的一种赞美。
最后一句“却忆观风日”,诗人突然想起了自己曾经在这个地方观察风和日丽的日子。这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暗示了他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节奏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成功地描绘了荆门地区的美丽景色和当地人民的淳朴风貌。同时,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