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遥望暮云连,杀气沈沈恨满天。
野老裹瘢埋战骨,佳人抆泪湿华钿。
庄园烧尽馀丘土,桑柘荒残宿野烟。
吏畏官军频驻扎,夜深横索里人钱。
【解析】
本诗为元代诗人张养浩的作品。此诗以“感”为线索,通过中原大地战火连绵、民不聊生的景象,抒写边关将士的思乡之情。全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意境雄浑,格调悲壮,堪称元曲中之佳作。
其一:
译文:
中原远观,暮云相接,杀气沉沉笼罩天空。
野老用布条裹着伤痕,埋着战场上的战骨。
美丽的姑娘含泪抹去脸上的胭脂。
庄园被烧毁,剩下了一片废墟。
桑柘树荒废了,只有野烟在飘荡。
官军惧怕我军,不敢随意驻扎,只好在夜里横征暴敛。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苦难的边塞诗。诗中写战后的荒凉景象,抒发了将士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厚感情。首句“遥望中原”点明题目,“中原”,即黄河流域。次句“暮云连”描绘出一幅残阳如血的景象,烘托出一种苍凉悲凉的气氛。第三、四句写战场遗留下的惨状:“野老裹瘢埋战骨”形象地写出了将士们浴血奋战后的情景;“佳人抆泪湿华钿”则描写了妇女们含泪绣嫁妆的情景,这既是对将士们的哀悼,也是对战争残酷性的控诉。五、六句写战后田园荒芜的景象:庄园烧尽了,只留下一堆堆的土丘;桑树、柘树都长成了荒草,野烟袅袅升起。末两句写官军不敢随意驻扎,只得在夜里强征百姓的钱粮。这里,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把官军营帐与百姓家宅相对比,突出了官军的横征暴敛。
其二:
译文:
中原遥望,暮云相接,杀气沉沉笼罩天空。
野老裹着布条,埋葬着战场上的尸骨。
美丽的女人含泪抹去脸上的胭脂,泪水沾湿了她的头饰。
庄园被烧毁,只留下了一堆堆的土丘。
桑柘树荒废了,只有野烟在飘荡。
官吏们害怕官军,不敢随意驻扎,只好在夜里横索里人的钱粮。
赏析:
这首诗是元朝诗人张养浩的代表作之一。诗人从战乱中走出,来到边关,目睹边关将士的思乡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感中原》。全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意境雄浑,格调悲壮,堪称元曲中之佳作。
其一:
译文:
中原遥望,暮云相接,杀气沉沉笼罩天空。
野老裹着布条,埋葬着战场上的尸骨。
美丽的女人含泪抹去脸上的胭脂,泪水沾湿了她的头饰。
庄园被烧毁,只留下了一堆堆的土丘。
桑柘树荒废了,只有野烟在飘荡。
官吏们害怕官军,不敢随意驻扎,只好在夜里横索里人的钱粮。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末农民起义之后,是元朝诗人张养浩的代表作之一。全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意境雄浑,格调悲壮,堪称元曲中之佳作。
这首诗以“感”为线索贯穿始终,通过中原大地战火连绵、民不聊生的景象,抒写边关将士的思乡之情。诗中写战后的荒凉景象,抒发了将士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厚感情。首句“遥望中原”点明题目,“中原”,即黄河流域。次句“暮云连”描绘出一幅残阳如血的景象,烘托出一种苍凉悲凉的气氛。第三、四句写战场遗留下的惨状:“野老裹瘢埋战骨”形象地写出了将士们浴血奋战后的情景;“佳人抆泪湿华钿”则描写了妇女们含泪绣嫁妆的情景,这既是对将士们的哀悼,也是对战争残酷性的控诉。五、六句写战后田园荒芜的景象:庄园烧尽了,只留下一堆堆的土丘;桑树、柘树都长成了荒草,野烟袅袅升起。末两句写官军不敢随意驻扎,只得在夜里横索里人的钱粮。这里,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把官军营帐与百姓家宅相对比,突出了官军的横征暴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