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雷破树云出山,急雨堕地流潺湲。
尔来一月未断绝,行路厄塞往复还。
官隍朝决朝阳关,野渚夜涨张家湾。
边河人家数千口,骨肉漂荡随枯菅。
居人乘舟走平陆,船底秫苗俯可攀。
城中沟渠失疏导,街头结筏通市阛。
东邻婺妇抱儿泣,西家老翁穷且鳏。
升求斗籴典衣尽,有物何况珥与镮。
君王恻恻念孤瘝,赈粟屡自公家颁。
故老相传乃旧典,先朝以来幸未删。
翰林腐生诗骨孱,城南敝屋堵不环。
剧遭委顿怕泥滓,十日不造承明班。
因思春夏久枯旱,后何冗滥前何悭。
甲兵未见洗幽朔,流移直恐穷荆蛮。
吾曹谢公有深虑,向来忧国鬓欲斑。
挥毫作歌意慷慨,直欲广厦千万间。
朝廷有道弭灾沴,胡不浩荡开愁颜。

【注释】:

惊雷破树云出山,急雨堕地流潺湲。——诗人看到大雨滂沱,便想到“山鸣谷应,天动地静”的诗句。

尔来一月未断绝,行路厄塞往复还。——自从去年六月至今,洪水一直不断。

官隍朝决朝阳关,野渚夜涨张家湾。——官家在朝阳关开河放水。

边河人家数千口,骨肉漂荡随枯菅。——几千户人被迫离家,随大水漂流。

居人乘舟走平陆,船底秫苗俯可攀。——人们乘坐船只,沿着河岸行走。

城中沟渠失疏导,街头结筏通市阛。——城中的排水渠已堵塞,人们在街头搭起浮桥。

东邻婺妇抱儿泣,西家老翁穷且鳏。——东邻的老妇人抱着孩子哭泣,西邻的老人穷困无依。

升求斗籴典衣尽,有物何况珥与镮。——为了买米升价,典当衣服都卖完了。即使有了东西,又何必金银财宝呢?

君王恻恻念孤瘝,赈粟屡自公家颁。——君王对老百姓的疾苦非常关心,多次发放救济粮。

故老相传乃旧典,先朝以来幸未删。——老人们相传这是旧有的制度,从先朝以来一直保留下来。

翰林腐生诗骨孱,城南敝屋堵不环。——翰林院里的读书人身体虚弱,住在破败的房子里。

剧遭委顿怕泥滓,十日不造承明班。——因长时间奔波劳累,害怕身上有污泥,十天都没有进宫值班。

因思春夏久枯旱,后何冗滥前何悭。——想到去年春夏时节,干旱异常,后来又发生灾荒,以前又多么吝啬。

甲兵未见洗幽朔,流移直恐穷荆蛮。——军队没有打仗,百姓却流离失所,直接担心他们到达了边远的荆州、蜀地和江南地区。

吾曹谢公有深虑,向来忧国鬓欲斑。——我们这些官员都忧虑国家的安危,因为长期忧心所以头发变白。

挥毫作歌意慷慨,直欲广厦千万间。——写下诗歌抒发豪情壮志,希望建起千万栋房屋。

朝廷有道弭灾沴,胡不浩荡开愁颜。——国家政治清明,自然灾害得以解除,为什么不让百姓笑逐颜开呢?

【赏析】:

庚寅是乾隆元年,诗人在这一年六月下旬至七月间写了这首《夏苦雨答鸣治长句》。诗中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水旱灾害的深切感受和对国家政治清明的期望。全诗八句,可分为四层。

首联写暴雨如雷、大雨倾盆的情景。“惊雷破树云出山”,写出了暴雨来得突然而又猛烈的特点;“急雨堕地流潺湲”,则表现了暴雨过后大地一片汪洋。两句连用两个动词“破”“堕”,使全诗充满了紧张的气氛。这一句是说,自从去年六月以来,洪水一直不断。作者将时间拉得很长,突出了洪水的严重程度。

次联写由于连续不断的洪涝灾害,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尔来一月未断绝”,“尔来”,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将来,这里指洪水泛滥已经持续一个月了;“未断绝”,说明洪水还没有停歇。“行路厄塞往复还”,意思是说由于洪水阻隔交通,人们不能外出,只能在家中往返徘徊。

第三联由自然过渡到人间生活。“官隍朝决朝阳关,野渚夜涨张家湾。”“官隍”,即官塘,位于城西南,地势较高;“朝阳关”,位于城南,地势较低。这句的意思是:朝阳关的水被上游冲刷而下,使得官塘也泛滥起来;而张家湾一带的河流在夜间涨水,水位越来越高。这一句描写了洪水淹没农田的情况。

第四联转向社会现实,写人们受灾的悲惨情况。“边河人家数千口”,“边河”,是指长江下游的河道,这里泛指沿江居民;“数千口”,说明受淹的人家很多。“骨肉漂荡随枯菅”,意思是说,因为洪水冲走了房屋,人们只好随大水漂流,骨肉分离。这一句写出了人民遭受灾难的惨状。

五、六两联,诗人转而关注灾区人民的痛苦生活。“居人乘舟走平陆,船底秫苗俯可攀”,“居人”指居民;“秫”是一种谷物,这里泛指粮食。两句的意思是:居民们不得不乘小船在水上漂浮而行;船上的稻穗可以低头采摘。“城中沟渠失疏导,街头结筏通市阛”。“城中”即城市;“市阛”是集市的意思。这句的意思是:城内的排水渠道被阻塞不通,只好在街头搭起临时的木板渡槽,以保证市场正常营业。

最后两联,诗人又回到自然现象上来。“东邻婺妇抱儿泣”,“东邻”,指邻居;“婺妇”,指姓婺的女子或寡妇;“抱儿”,指抱着孩子;“泣”,哭。这句的意思是说:东边的邻居妇女抱着孩子哭泣。“西家老翁穷且鳏”,意思是说:西边邻居的老人既贫穷又孤独。两句写出了受灾地区的悲惨景象。

末联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愿望。“升求斗籴典衣尽,有物何况珥与镮”。这里的“斗籴”、“典衣”都是古代借贷粮食的用语,意思是说:为借粮食而典当衣物已经耗尽,即使有钱财又有什么意义呢?“有物”,指财物;“珥”和“镮”都是首饰的名称。这句意思是说:即使有钱有物又何必金银财宝呢?作者在这里表现出自己对于物质财富的淡泊态度。

尾联是全诗的总结性句子:“君王恻恻念孤瘝,赈粟屡自公家颁。”这里的“恻恻”意思是忧伤;“念孤瘝”指怜恤百姓的贫困。这句的意思是:君王非常担忧百姓的疾苦,多次发放救济粮。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君王的感激之情。最后四句则是诗人的愿望。“故老相传乃旧典,先朝以来幸未删。”这句说的是:老人们相传这是过去的制度,从先朝到现在一直保留下来。“翰林腐生诗骨孱”,意思是说:翰林院里的读书人身体虚弱,住在破败的房子中。“城南敝屋堵不环”,意思是说:住在城南破旧不堪的房子中。“剧遭委顿怕泥滓,十日不造承明班”,意思是说:长期奔波劳累,害怕身上有污泥,十天都没有进宫值班。“因思春夏久枯旱,后何冗滥前何悭。”“冗滥”,意思是浪费;“悭”,指吝啬。这句的意思是说:回想起去年春夏季节的干旱情况,为什么后来还要这样浪费资源呢?“甲兵未见洗幽朔”,意思是说:军队没有打仗,百姓却流离失所。“直恐穷荆蛮”,“荆”通“江”,指江南;“蛮”指南方少数民族。这句是说:恐怕到达了江南甚至更远的地方了。“吾曹谢公有深虑,向来忧国鬓欲斑。”“谢公正是乾隆皇帝的名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这些官员都忧虑国家的安危。“鬓欲斑”,意思是说:因为长期忧心所以头发变白了。“直欲广厦千万间”,意思是说:我多么希望能建造起千万栋房屋来。“朝廷有道弭灾沴”,意思是说:国家政治清明,自然灾害得以解除。“胡不浩荡开愁颜”,意思是说:为什么能够使百姓笑容满面、心情开朗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