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色障江城,青骢逐晚行。
鸿飞破云影,木落乱秋声。
万里河梁别,三年白下盟。
夕阳人渐远,兰袂若为情。

【注释】

①树色:指江边树木的颜色。障:遮断。

②青骢(cōng):黑色公马,代指骑马的人。

③白下:今南京市南郊一带,因三国时孙权曾建都于此,故称。盟:誓约。

④人渐远:夕阳西下,送行之人渐渐离去。兰袂:用香草做成的手帕。若为情:难道是因离别而感伤吗?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在暮春时节送别了好友杨侍御,并赠以“兰袂”,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依依不舍之情。

首句写景,点明送行的地点是在江边。“树色”二字,不仅表明了时间,而且写出了环境的特点。由于江边的景色被树木挡住,所以江城显得十分幽静。这两句从侧面烘托出了诗人送别的惆怅心情。“青骢逐晚行”,青骢马在暮色中飞奔而去,暗示了诗人送别的心情是急切而沉重的。一个“逐”字,既写出了杨侍御的轻快,也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沉重。

第二句由景及人,描写杨侍御的神态。诗人的目光紧紧地追随着那匹青骢马,直到它消失在暮色之中,仿佛连那匹马的影子也被江城遮蔽起来了。“鸿飞破云影”,化用了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江上大雁排成一字长队飞过的情景。“木落乱秋声”则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落叶纷飞的声响,渲染了深秋时节的凄清气氛。这两个意象相互映衬,共同营造了一种萧瑟、寂寥的氛围。

第三四句是送别时的临别赠言。“河梁”即渡口,古人常用“河梁”来比喻分别之地。“万里”,夸张其距离之远;“三年”,夸张时间的漫长。这三句话表达了诗人与杨侍御之间的深厚情谊和长久的友谊。诗人用“白下”指代南京,暗喻杨侍御即将踏上征途去征战沙场,表达对杨侍御的深深思念和祝福。然而,“三载”又隐含着离别的时间已经很长了,诗人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兰袂若为情”。这句诗既是实写,又是虚写,既是对杨侍御的深情寄语,也是对自身情感的抒发。

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意境悠远,是一首送别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