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鹢乘风顺,名山过几州。
地形多北共,天汉自西流。
冠履三千客,琼瑶十二楼。
忆归江海上,应述太平讴。

【注释】

彩鹢乘风顺:彩鹢,即彩鹢,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飞的鸟。

名山过几州:名山,指有名的山。

地形多北共:地形,地势。北共,北方。

天汉自西流:天汉,天河,银河。

冠履三千客:冠履,指官位。三千客,三千里路。

琼瑶十二楼:琼瑶,美玉。十二楼,指宫殿中的楼台。

忆归江海上:江海,长江和大海。

应述太平讴:应,应该。太平讴,歌颂太平的歌谣。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在长安为官时。首二句描写送别的情景。诗人送别友人去蜀地,友人乘着彩鹢(传说中有五彩羽毛的鸟)顺风而行。“顺”字写出了风势之快,“乘”字写出友人此行的目的,“名”字写出了蜀地的名声,“几州”,指蜀地所在的四川一带地区,也暗示友人此行将途经许多州县。第二联写蜀地的山川地势。“北”字点出蜀地位于中原以北,“共”,同音字通“拱”,“拱”字写出了地势的险要,“自西流”写出了黄河的流向。第三联写蜀地的名胜古迹。“三千客”,指蜀王刘禅手下的官吏。这一句是说蜀王手下的官吏很多,他们都是些高官显贵。“琼瑶”,形容宫殿华丽,这里指蜀宫的美玉建筑。这句是说蜀王修建的宫殿里到处都有美玉镶嵌的楼台,极言蜀国的富丽豪华。第四联写蜀人对故土的留恋之情以及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忆”字写出了作者怀念故乡的心情。“江海”指家乡。“应述太平讴”表明作者认为蜀国一定会出现一个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的局面。

此诗写于唐玄宗开元末年(公元713—714年间)。当时,诗人正在长安任左拾遗(谏官),曾参与过张九龄主持的永徽六年(公元655年)以来的一系列重大政治改革活动,并因直言进谏得罪权臣被贬谪到四川。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