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人于物本忘情,瓢系犹嫌树里声。
应是向来新洗耳,个中听得更分明。
【注释】
至人:指得道的人。
瓢系:用瓢打水时因系绳子,所以发出声响。
新洗耳:古人有“清耳”之说,即洗耳朵,使耳聪。
个中:这里指水里。
【赏析】
诗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诗人以“弃瓢图”,借题发挥,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生哲理的体悟和追求。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构思巧妙,富有诗意。
首句“至人于物本忘情”,点明了诗题“弃瓢图”。意谓得道之人,与物为一,物我两忘。这是全诗的主旨,也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诗人以“至人”、“至物”来比喻自己,表达了自己的志趣、理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风尚。
第二句“瓢系犹嫌树里声”,承上而来,进一步说明自己与物为一。“系”字既表明了诗人与瓢的密切关系,又暗示了自己与外界的隔阂,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之情。
第三句“应是向来新洗耳”,紧承前两句之意,写出诗人与外界隔绝的原因:是为了聆听自然界的声音而“新洗耳”。这一句中的“向来”二字,表明了时间的久远和距离的遥远。从时空的角度来说,诗人之所以要远离尘嚣,是为了聆听自然界的声音,而不是为了逃避世俗生活。
最后一句“个中听得更分明”,是对前面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个中”指的是水里的倒影。在诗人的眼中,那清澈见底的水,仿佛是一面镜子,反射出他的内心世界。他通过聆听自然的声音,使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和对自身情感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作者追求精神自由、追求真理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