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月下钟岳,山深气增爽。
高松偃万盖,幽涧逸清响。
扣关碧云隈,适与棘寺往。
纵啸起岩鹿,狂吟搜象罔。
金磬杳霭间,瑶台郁森上。
客去主未发,天游意徒攘。
名都富佳丽,一代列宏敞。
依龙地尽湿,向日木先长。
风鸣万年干,瑞出九华杖。
漫与林僧谈,馀兴入苍莽。
【注释】:
- 再游灵谷同陈大理崇之月下散步:在灵谷寺再次游览,和陈大理一同在月光下散步。
- 乘月下钟岳:乘着月光下的钟山。
- 山深气增爽:山中空气清新宜人。
- 高松偃万盖:高耸的松树,枝叶覆盖了整个山坡。
- 幽涧逸清响:幽静的山涧中传来清脆的声音。
- 扣关碧云隈:敲击着白云边关。
- 适与棘寺往:正好去拜访荆棘寺。
- 纵啸起岩鹿:放声长啸,惊动了山中的岩鹿。
- 狂吟搜象罔:狂放地吟咏,搜寻着像象罔一样的东西(比喻难以捉摸的境界)。
- 金磬杳霭间:金制的磬声飘渺于薄雾之中。
- 瑶台郁森上:瑶台高峻而茂密。
- 客去主未发:客人离去,主人还未起床。
- 天游意徒攘:心中充满了对自由的向往。
- 名都富佳丽:美丽的城市。
- 一代列宏敞:一代代都有宏伟壮观的建筑。
- 依龙地尽湿,向日木先长:依傍龙脉的地方土地湿润,太阳升起时最先生长树木的地方。
- 风鸣万年干,瑞出九华杖:风声在万年石上回荡,吉祥之物出现如九华杖一般。
- 漫与林僧谈,馀兴入苍莽:随意与山林中的僧人闲谈,兴致勃勃地进入苍茫的山林。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年间(公元847~859年),作者陈崇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和僧人。他曾任国子监博士、礼部员外郎等职,后因事被贬为道州刺史。这首诗是他在道州任上所作。
首联“再游灵谷同陈大理崇之”,点出了诗题,交待了自己的身份,交代了与陈大理的游历时间及地点。
颔联写月夜登山,景色清幽,气氛宁静:“乘月下钟岳,山深气增爽。”明月当空,钟山巍峨,山深气爽,令人心旷神怡。
颈联写登上山顶,遥望远处的景物:“高松偃万盖,幽涧逸清响。”高耸入云的松林枝叶覆盖着整个山坡,幽静的山谷里传来阵阵清脆的响声。
接下来两句“扣关碧云隈,适与棘寺往”描绘了诗人扣问关口,然后前往棘寺的情景:“扣关碧云隈,适与棘寺往”,扣问关口,然后前往棘寺。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扣问关口,然后前往棘寺的情景。
“纵啸起岩鹿,狂吟搜象罔”两句描绘了诗人纵情长啸,惊动了山上的岩鹿;又狂放地吟咏,搜寻着难以捉摸的境界。
五、六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诗人感情的高潮所在:“金磬杳霭间,瑶台郁森上。客去主未发,天游意徒攘。”在这薄雾弥漫的金磬声中,高峻而茂密的瑶台映入眼帘。游客离去,主人尚未起床,诗人心中的自由之情油然而生。
最后两句“名都富佳丽,一代列宏敞。依龙地尽湿,向日木先长”则是对名都富丽、建筑宏伟的赞美:“名都富佳丽,一代列宏敞。依龙地尽湿,向日木先长”,名胜古迹众多,建筑宏伟壮丽。诗人感叹大自然赋予的恩泽,依山傍水之地滋润丰饶,朝日照耀之下,林木生机盎然;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