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迥意森爽,秋水潆复流。
万柏夹修径,古松枝相樛。
寺门窈且深,台殿若云浮。
布席列笙歌,同心日遨游。
有时狎麋鹿,忽尔侣群鸥。
心旷境殊豁,山深吾可留。
不识簪缨贵,岂复茅茨羞。
山谷宜有灵,宾友此倡酬。
坐阅寒桂影,出门无所求。
【解析】
此为五律一首,是作者在重阳节登高时所作。诗人通过描写灵谷山的景色来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答案】
译文:
九日登游灵谷山,山势遥远意气轩昂,秋天清澄的江水环绕着山脚又流。四周有万株柏树,修长的柏径两旁夹立。古松树枝交错,盘根错节。寺庙门楼幽深而又高大,台殿如云雾般飘浮。铺席列笙歌,大家同欢乐。有时与麋鹿嬉戏,有时伴鸥鸟翱翔。心旷神怡境地开阔,山深我可长留。不认识权贵显贵身份高贵,哪里用得着茅屋陋舍而感到羞惭?山谷中应该有一种灵气,宾友在这里畅饮歌唱。坐在亭子上观赏寒桂花影,走出亭子没有其他所求。赏析:
这首诗是重阳节登临灵谷山时的即兴之作。全诗四联,首二联写景,中间两联写游山之乐,末两联抒发隐逸之意。
第一联“地迥意森爽,秋水潆复流”描绘了山势的高远和水流的回旋流动,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二联“万柏夹修径,古松枝相樛”则写出了山间的景色之美。万柏夹道,古松相依,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林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第三联“寺门窈且深,台殿若云浮”继续描绘了山间景色的优美。寺门幽深,台殿高耸入云,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令人陶醉其中。
第四联“布席列笙歌,同心日遨游”则是对游山之乐的生动描绘。大家一起欢聚一堂,席地而坐,吹奏笙管,载歌载舞,尽情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第五联“有时狎麋鹿,忽尔侣群鸥”则是对山中生活的描绘。有时与麋鹿嬉戏,有时伴鸥鸟飞翔,这样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和自由。
第六联“心旷境殊豁,山深吾可留”则是对自己情感的抒发。身处山水之间,心境开阔,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愿意留下,不再寻求名利和富贵。
最后一联“不识簪缨贵,岂复茅茨羞”则是对隐居生活的赞美和向往。在山林中,远离官场和权力中心,过着简朴的生活,心中充满喜悦和自豪感。
整首诗通过对灵谷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渴望远离尘世喧嚣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