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三度试春闱,新见声名满帝畿。
甲第久惭唐李合,奇才终误宋刘几。
功名岁晚非蓬鬓,湖海官贫尚布衣。
试看孤鹰下林落,甘心还向碧天飞。

送桑民怿训导泰和

十年三度试春闱,新见声名满帝畿。

甲第久惭唐李合,奇才终误宋刘几。

功名岁晚非蓬鬓,湖海官贫尚布衣。

试看孤鹰下林落,甘心还向碧天飞。

注释:

送:赠送。桑民怿:人名。训导:教导、训诫。

泰和:地名。

十年:指十年的时间。三度试春闱: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三次进入春季的科举考场。春闱:春季举行的乡试(即会试)。甲第:科举制度中称考中进士为登甲科,所以科举考试中举叫“甲第”。久:很久、长久。惭:惭愧。唐李:唐朝的李姓官员。宋朝刘:宋朝的刘姓官员。

功名:功名利禄。岁晚:年纪大了。

湖海:指隐居江湖,不做大官的意思。官贫:做官清廉。尚布衣:穿布衣,表示清贫。

孤鹰:比喻有才能而不得志的人。《汉书•扬雄传》载,扬雄年轻时曾梦见自己被逐出宫门,于是写了《解嘲》一文以自我解嘲,文中说:“我本凤凰也,鸿鹄也,乃学鸠鸽之饮啄而已。”后因以“孤鹜”喻有才能而不得重用之人。下林:落下树林。形容孤独。

甘心:心甘情愿。碧天:蓝天。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表达了对友人桑民怿在官场上不得志的同情以及对他前途的祝福。

首联“十年三度试春闱,新见声名满帝畿”表达了作者对桑民怿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终于取得好成绩的赞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桑民怿在官场上的辛苦和付出。

颔联“甲第久惭唐李合,奇才终误宋刘几”则表达了作者对桑民怿的担忧和劝慰。他认为桑民怿虽然才华出众,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得到应有的重用,反而感到惭愧和无奈。同时,他也劝勉桑民怿不要太过执着于功名利禄,要有一颗宽广的胸怀去面对人生的起浮沉浮。

颈联“功名岁晚非蓬鬓,湖海官贫尚布衣”则描绘了桑民怿晚年的生活状态。他认为桑民怿虽然年纪已经很大,但依然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态,不被世俗所累;同时,他也认为桑民怿虽然做官清廉,生活清苦,但仍然能够安守自己的内心世界,不追求名利。

尾联“试看孤鹜下林落,甘心还向碧天飞”则寓意着桑民怿虽然暂时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但他依然保持着坚韧的意志和毅力,愿意继续奋斗,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桑民怿未来的美好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