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入西岩小洞天,碧床青磴许夤缘。
山中岁月空寒暑,世上缁黄亦化迁。
崖藓剥馀犹有字,石泓阴处欲通泉。
相逢拟就汤休宿,野性从来不解禅。
【注释】
①西岩小洞天:指西山上的一座小山。
②碧床青磴(dèng):形容山路的青翠和曲折。
③缁黄:佛教徒的代称。这里指僧人与俗人。
④崖藓:石壁上长出的苔藓。
⑤欲通泉:泉水在石壁之下流淌,好像要流出来。
⑥汤休、野性:都是佛家的语词,指修行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历名山胜境时所作的七绝组诗中的第四首。此诗写诗人游览名胜古迹时所感所思,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世事的看法及对修行者态度的评论。
“路入西岩小洞天,碧床青磴许夤缘。”第一句写诗人入山所见。西山上有座小山,山上有洞,洞里有石阶。第二句写登上石阶后所见。石阶两旁,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十分幽静美丽。第三句写登临山顶所见。山中岁月如寒暑交替,而世间僧俗也随时间变迁而不同。这几句写景抒情,写出了名山胜地的幽静美景以及时间的流逝。最后一句写自己对此的感受。我虽然喜欢这样的环境,但我并不想在这里修行,因为修行并非我的本意。
“崖藓剥馀犹有字,石泓阴处欲通泉。”这是第二联,写的是山中景色。前一句说石壁上长满了苔藓,但是仍然能够看到一些字迹;后一句说石潭在石壁的阴影下,仿佛要流出泉水一样。
“相逢拟就汤休宿,野性从来不解禅。”这是第三联,写的是与修行者相遇的情景。他们准备一起在山中过夜,但我并没有修行的想法,因为我并不理解他们的修行方式。
整首诗通过对西山小洞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者的态度,即虽然欣赏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修行成果,但却不愿意和他们一样进行修行,因为那是他不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