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衣向中宵,银河月色饶。
处处砧声急,家家戍卒遥。
戍卒遥,几千里,霜砧续断声不已。
展转孤衾梦未成,风送愁声入人耳。
闺情感此泪双落,明月流辉照沙漠。
寒衣寄得到边城,朔雪苦寒衣正薄。

译文

深夜里捣衣声声入耳,银河下的月色格外明亮。

四处响起急促的砧声,戍边士兵远在千里之外。

戍边士兵在遥远的边疆,几千里的路程,霜雪交加的声音不绝于耳。

辗转反侧,难以成眠,梦中也没有完成那未尽的梦。

风中传来阵阵哀愁,仿佛是愁声飘进了我的耳边。

闺房之中感伤不已,泪水双滴落下,皎洁月光照耀着沙漠。

寒衣寄送到了边塞,那里朔风凛冽,衣裳正感到寒冷而薄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性在夜晚思念远在边疆的丈夫的情景,以及她对丈夫深深的忧虑和牵挂。诗中的“捣衣篇”暗示了这是一首描述女性夜间缝制衣物、表达思念之情的作品。

首句“捣衣向中宵,银河月色饶。”表达了诗人在深夜时分,独自捣衣的动作,而此时天上的银河清晰可见,月光洒满大地,为这一夜增添了几分浪漫与神秘。第二句“处处砧声急,家家戍卒遥。”则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孤独和遥远感,诗人感受到四面八方都在进行着捣衣的动作,但远方的战士离她太远,无法给予她任何安慰。

第三、四句“戍卒遥,几千里,霜砧续断声不已。展转孤衾梦未成,风送愁声入人耳。”通过描写远处戍边的战士们以及他们不断传来的砧声,表达了诗人对丈夫深深的担忧和牵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她在梦中也无法得到丈夫的任何消息。最后一句“风送愁声入人耳。”更是将这种忧虑和悲伤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仿佛连风都能感受到她的忧愁,将它们带入了她的耳中。

末句“闺情感此泪双落,明月流辉照沙漠。”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爆发。她因思念丈夫而泪流满面,明亮的月光似乎也在照亮了这片荒漠之地。这里的“明月流辉照沙漠”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也象征着诗人对丈夫的深深眷恋和期盼。

这首诗语言朴实而真挚,情感深沉而含蓄。它成功地传达了一位女性在深夜思念远方丈夫时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丈夫深深的爱意和牵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