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门,可以观万国。
不知玄览者,流目隘荆棘。
车马尘涨天,荣名毒于蜮。
上下竞奔趋,恩雠相起踣。
动履自缠牵,康庄何陫侧。
其如幽人何,常有好颜色。
止托一丘中,情怀空八极。

长安有侠邪行

长安,古都名。侠,义士。邪行,不正当的行为。

译文:长安城中有很多义士,他们做着不正当的事情。

注释:长安,古都名,指唐代京城长安(今西安)。侠,指那些以行侠仗义为宗旨的游侠。邪行,这里指他们的不正当行为,如偷盗、抢劫等。

赏析:本诗描述了长安城中那些以行侠仗义为宗旨的游侠们的不正当行为。他们虽然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声望和影响力,但他们的行为却背离了道德和法律的规范,因此被人们所鄙视和谴责。

第二句:长安十二门,可以观万国

长安,又称西京,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有许多城门。在这里,“十二门”指的是长安城的十二个城门。

译文:从长安城十二个城门望去,可以看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国家和文化。

注释:十二门,指长安城的十二个城门,即长乐门、安宜门、永宁门、建春门、延秋门、九曲门、清明门、广阳门、咸阳门、章武门、建武门。

赏析:本句描绘了长安城的宏伟景象和繁华程度。通过观察长安城的十二个城门,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国家文化和经济交流非常活跃,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来长安城进行贸易和文化活动。这种繁荣的景象也反映了唐朝时期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第三句:不知玄览者,流目隘荆棘

不知道什么是真正懂得观察事物的人,只会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

译文:《论语·雍也》中有“知者乐水”,“知者乐山”,这里的“知者”是指懂得如何观察事物的人。如果一个人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期的发展和可持续性,那么他就是不懂事的。

注释:“玄览”指的是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洞察力。“流目隘荆棘”比喻那些只知道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的人。他们的目光短浅,只看眼前的果实而不考虑未来的困难和风险。

赏析:本句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担忧和批评。他认为,只有真正懂得观察事物的人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而那些只关注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的人则容易被短期的利益所迷惑,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这种观点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呼吁人们要具备长远的眼光和思考能力。

第四句:车马尘涨天,荣名毒于蜮

车马扬起的尘土遮蔽了天空,荣耀和名誉像毒蛇一样毒害人。

译文:车马扬起的尘土遮蔽了天空,而荣耀和名誉却像有毒的蛇一样危害人。

注释:车马扬起的尘土遮蔽了天空,意味着城市的繁华和喧嚣。荣名,指荣耀和名誉。蜮,一种毒蛇,传说中能够吞食人的内脏。

赏析:本句描绘了长安城的繁华景象和人们对名利的追求。然而,这种追求往往会导致人们迷失自我,甚至陷入困境。作者借此表达了对人们过于追求名利和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态度。

第五至第八句:上下竞奔趋,恩雠相起踣

上层社会竞相追逐名利,下层民众争相攀爬富贵之路。恩怨纷争如同翻倒的瓦砾一般,互相践踏。

译文:上层社会争相追逐名利,下层民众为了升官发财而争先恐后。这些纷争和矛盾就像翻倒的瓦砾一样相互践踏,无法避免。

注释:上竞,指上层社会。下争,指下层民众。奔趋,追逐名利。恩雠,指恩怨纷争。

赏析:本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上层社会为了追求权力和财富而争先恐后,而下层民众则为了生存而不断攀爬富贵之路。这种竞争和攀比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和谐,引发了各种恩怨纷争和暴力事件。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批判。

第九至第十句:动履自缠牵,康庄何陫侧

人们行走时总是被各种关系所牵绊,道路平坦宽敞又有何意义呢?

译文:人们行走时总是被各种关系所束缚,即使道路平坦宽敞又有什么意义呢?

注释:动履,指人们的行动和选择。缠牵,指被各种关系所牵绊。康庄,平坦宽敞的道路。陫侧,指无关紧要或无用的东西。

赏析:本句表达了作者对人们被各种关系牵绊而失去自由的思考。他认为,即使道路平坦宽敞,但如果人们的思想受到各种关系的影响和制约,那么这种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他呼吁人们要保持独立思考和自由的精神,不要被外界的各种影响所束缚。

第十一句:其如幽人何,常有好颜色

那些世俗之人又能怎样呢,他们总是有着美好的外表和表情。

译文:那些世俗之人又能怎样呢?他们总是有着美好的外表和表情。

注释:其,指那些世俗之人。幽人,指隐居深山的隐士或隐逸之人。好颜色,指美好的外表和表情。

赏析:本句表达了作者对那些隐居深山的隐士或隐逸之人的赞美之情。他认为,这些人远离了世俗的纷扰和争斗,保持着一颗平静和宁静的心态,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作者对他们的生活表示羡慕和向往。

第十二句:止托一丘中,情怀空八极

只住在这小丘之中,心境超然物外,情怀无限宽广。

译文:只居住在这座小丘之中,内心超脱于世间万物之外,胸怀广阔无比。

注释:止托,指居住在这小丘之中。一丘中,指这小丘之中。空八极,指胸怀广阔无比。

赏析:本句描绘了隐居者的生活环境和心态。他们只居住在一座小丘之中,远离了世俗的纷扰和争斗,内心得到了真正的安宁和满足。同时,他们也保持着一颗超然物外的心境,胸怀广阔无比。这种生活方式使得他们的精神状态更加充实和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长安城的描绘、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以及对隐居生活的赞美和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向往。它既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