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古君侯最,遗编赖不亡。
远从济上授,曾向壁中藏。
负马图才识,伤麟义未荒。
简将青竹剖,函以碧芸香。
存乐元闻鲁,传经幸在梁。
因观科斗字,白日到羲皇。

【注释】

1.好古君侯:指李中麓,字元度,号好古。

2.遗编:指经书。

3.济上:济州,今山东巨野县,在古代是鲁国地,故称济上。

4.壁中:壁间、壁上。

5.负马图:指《负马图》,即《负笈图》。

6.伤麟义未荒:意思是说,《伤麟》一诗的正义没有荒废。

7.简将青竹剖,函以碧芸香:意思是说,将简册用青色竹子剖开,用碧芸香来包装。

8.存乐元闻鲁:意思是说保存了《乐学录》。

9.传经幸在梁:幸有梁肃(公元507—533年)传之。

10.因观科斗字:因见蝌蚪文字。

【赏析】

此诗为诗人向好友李中麓索求《乐学录》并得之而赋谢之作。

首联点出李中麓与作者的关系。“好古君侯最”,说明友人对学问的重视;“遗编赖不亡”,表示对友人著作的珍重。“遗编”和“遗篇”同义,这里特指李中麓的著作。李中麓是一位博学之士,他一生著述甚丰。他的一些著作,如《周易讲疏》等,在当时很有影响。因此,“遗编赖不亡”也就意味着李中麓的著作得以永垂不朽。

颔联写诗人向李中麓索求《乐学录》之事。“远从济上授,曾向壁中藏”,表明自己是从李中麓那里获得的。《乐学录》据说是唐代大儒李翱所撰,内容极为丰富,涉及许多领域。诗人通过“从”和“曾向”两字的运用,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李中麓身上,使读者对李中麓的学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颈联写收到《乐学录》时的激动心情。“负马图才识”,“负马图”是指《负书图》,即《负笈图》的简称,传说是东汉学者蔡邕所作的。《负笈图》描绘了一位背着书箱的人在路上行走的情景。“负马图”中的“马”字,在这里既指驮着书箱的马匹,又指书籍。“负马图才识”,就是说自己的学识才能,就像背负着书箱的骏马一样,源源不断地向前发展。“伤麟义未荒”,意思是说自己读《伤麟》一诗时感到十分激动,但同时感到自己的学识还远远不够,所以觉得这股激情还没有充分表达出来。

尾联写得到《乐学录》后的喜悦之情。“简将青竹剖,函以碧芸香”,意思是说将《乐学录》放在青色竹子制成的书简里,再用碧芸香来装饰它。这一联不仅写出了《乐学录》的装帧,而且还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厚谊。“存乐元闻鲁,传经幸在梁”,是说保存了《乐学录》的手稿,并希望这部手稿能流传到梁代。“因观科斗字”,则说明诗人见到蝌蚪文字后非常惊奇,因为蝌蚪文字是古代汉字的源头。

全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诗中既有对友人深厚的友情,也有自己对学术事业的执着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