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亡庐墓自成坟,忍冻哀号不可闻。
一犬悲号双鹊扰,高风千古播清芬。
【注释】庐:坟墓。清芬:清香。
【赏析】《赐孝子翟普林诗》二首是北周宣帝宇文赟对孝子翟普林的两首赠诗,其内容为赞扬翟普林之孝,并对其母丧事予以慰问。此诗是其中的第二首。全诗通过描写孝子翟普林在母亲去世后所表现出来的悲痛心情和行为来表达作者对孝子的赞赏之情。诗中通过描绘孝子在母亲去世后的孤独与哀伤,以及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一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同时也体现了孝子对母爱的忠诚与执着。
亲亡庐墓自成坟,忍冻哀号不可闻。
一犬悲号双鹊扰,高风千古播清芬。
【注释】庐:坟墓。清芬:清香。
【赏析】《赐孝子翟普林诗》二首是北周宣帝宇文赟对孝子翟普林的两首赠诗,其内容为赞扬翟普林之孝,并对其母丧事予以慰问。此诗是其中的第二首。全诗通过描写孝子翟普林在母亲去世后所表现出来的悲痛心情和行为来表达作者对孝子的赞赏之情。诗中通过描绘孝子在母亲去世后的孤独与哀伤,以及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一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同时也体现了孝子对母爱的忠诚与执着。
【诗句】 1. 维我皇考,建树宗藩。 2. 巩固基图,实衍实安。 3. 我有令弟,分封于周。 4. 带砺河山,永孚于休。 5. 孝友之道,称于考妣。 6. 人无间言,以及兄弟。 7. 建文嗣位,信彼憸人。 8. 谗言勃兴,搆弟于屯。 9. 父子羁累,家邦荡析。 10. 欲诬以法,陷之大逆。 11. 维尔嫡长,孔孝且仁。 12. 笃爱其亲,弗顾其身。 13. 陈词恳诉,为父释愆。 14. 言竟弗通
诗句解析及赏析: - “孝子诗” :孝子,指的是孝顺的儿子。孝子诗通常指以孝为主题的诗歌。 逐句翻译与注释: 1. 经言孝有三,能养亦称难。 - 经言孝有三:古代经典中提及的孝有三种表现形式。 - 能养亦称难:能够供养父母也是一种很难做到的事情。 2. 况乃蠲形体,循天得所安。 - 蠲形体:消除身体之苦,可能是指通过照顾父母而减轻他们的负担。 - 循天得所安:遵循自然法则
注释: 1. 赐周世子有燉纯孝歌:这是一首赞颂周朝某位世子(即太子)有純孝的诗歌。 2. 尔则效之,聿骏有声:你应当效法先人,以美好的声誉著称。"聿骏"指的是美好,"有声"意味着声誉卓著。 3. 效法古人,仪刑太祖:你应当效法古人的典范,成为太祖(可能指的是周武王或类似的伟大祖先)的楷模。 4. 永奠宗藩,光华海宇:你将为王室的领土和荣耀做出永久的贡献,使整个国家繁荣昌盛。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述了一位名为勃泥的国王,他的国家位于炎海之地,他以仁爱和正义为治国理念,受到人民的喜爱和尊敬。 诗句“炎海之墟,浡泥所处”描述了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慺慺贤王,惟化之慕”描绘了国王的贤明和对教化的追求。 “导以象胥,遹来奔赴”表达了国王的治理方式和人民的忠诚。 “同其妇子,兄弟陪臣”描绘了国王与民众的关系。 “稽颡阙下
【注释】 事亲:侍奉双亲。色养:指孝子对父母的感情,即《孝经》所说的“孝之始也”,以顺从、爱戴父母为第一义。躬耕:亲自耕作。侍疾:侍奉生病的父母。犹:还是。劬瘁(qú cuì):辛苦劳累。衣不解:因劳苦而衣衫褴褛。乡人:同村的人。仰:敬仰。翟:人名。先生:对人的尊称,相当于老师。【赏析】 这首诗是唐玄宗给孝子翟普林的赠诗,诗中赞扬了其孝顺的美德和高尚的情操。 首句写翟普林侍奉双亲的态度
【注释】孟宗(127-147):字恭祖,东汉南阳宛人。少时为书生,后为孝廉。曾隐居于浙江桐庐县的严陵山一带,与母亲相依为命。他的母亲想吃竹笋,但因天寒地冻,笋子无法出土。孟宗就跪在雪地里,用自己的身体暖化冰雪,终于使竹笋破土而出。后母感而动情,以身作则,教儿子读书习文,后来成为名士。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首句写孟宗的孝行,次句写母亲的思笋之情,第三句点出竹林洒泪哀号之事
注释:孟宗的母亲因为吃了笋子而病愈,这完全是为了报答他的孝心。上天的法则是公正的,他的行为不会受到怀疑。只有用这样的方式保存孝心,才能得到阴间和阳间的鬼神支持。 赏析:这首诗通过孟宗为母亲治病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孝道的赞美之情。他认为孝道是天理,是人们应该遵守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追求的价值。同时,他也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只有用这样的方式保存孝心,才能得到阴间和阳间的鬼神支持
【注解】 伯俞:人名,韩伯俞。 泣杖易伤情:指韩伯俞哭泣杖而致伤情。 童稚:年幼的儿童。 知:了解。 爱日诚:对父母的爱。 青简:古代书册用竹简制作,因呈青色故称。此指书信或文章。 芳名:美好的名声。 【赏析】 此诗为唐玄宗赐给孝子韩伯俞(字仲通)的《赐孝子韩仲通二首》之一。 第一首是说韩仲通因为哀伤父母而哭泣得伤心,这在小孩儿中也是知道的。 第二首是说韩仲通的至孝之情是天生的,他因此被朝廷表彰
【注释】: 庐墓:把坟墓建在庐舍旁。 忍冻哀号不可闻:忍受着严寒,发出悲哀的呼号,却听不见声音。 一犬悲号双鹊扰:一只狗悲叫起来,两只喜鹊也受惊而鸣叫。 高风千古播清芬:高尚的品格传扬千古,播下了清香的芬芳。 【赏析】: 这是一首哀悼亲人的七言绝句。诗中表现的是一个孝子对于死去的亲人无限的怀念与哀伤之情。 首句中的“亲亡”表明了诗人对逝去的亲人无尽的悲痛。“庐墓自成坟”
注释:以前因为犯错被鞭打,很多次了。现在面对鞭打却流泪,是因为母亲爱的原因。虽然内心害怕但又想表现的高兴一点。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孝道和家庭情感的诗歌。诗人通过描述自己过去因为错误多次受到父亲的惩罚,而现在即使面对同样的惩罚也感到悲伤的情景,来强调对父母深深的爱和尊重。他提到,尽管害怕被惩罚,但还是想要表现出开心和快乐,这种矛盾的情感体现了他内心的挣扎和矛盾。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
【注释】 事亲色养:侍奉双亲,尽心尽力。躬耕:亲自耕种。侍疾:指为病人煎汤送药之类的事。尽志诚:竭尽孝心。劬瘁(qú cuì):劳苦。衣不解:衣服穿破了没有补缀。乡人:同乡的人。翟先生:指翟普林。 赏析: 这是诗人在家乡时所作。诗中写翟普林对父母孝敬有方,侍病不辍,年逾古稀犹能操劳家务。全诗朴实无华,感情真挚,是一首感人的好诗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第一、二句中“伯俞”“泣杖”是关键词,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及哭泣的原因。“童稚能知爱日诚”点出伯俞的孝心,“易伤情”表明了伯俞因为不能为父亲分担痛苦而伤心。三、四两句点明伯俞的孝行,“至孝由来天所赋”,表明伯俞的孝行是由天性决定的,“遂令青简播芳名”,伯俞的孝行感动了上天,使得他的孝行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 【答案】 ①伯俞:韩伯俞,字伯俞(一作伯俞)
【注释】 赐孝子韩伯俞诗二首 其一①昔时:从前。②笞:打。③此日临笞(zhāi):今天要挨打的时候。④却:反而。⑤喜惧:(因恐惧而)悲伤。⑥伤悲:伤心悲痛。 译文: 从前我因为犯错经常挨打,今天要被惩罚却流泪了,因为我担心母亲的哀伤让我不能承受痛苦。我内心喜悦和恐惧交织,忽然感到悲伤。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宫词》。全诗通过对“过”与“笞”的反复对照,深刻地表现了母爱之伟大、深沉和无私
【注释】孟宗:即孟宗之,字元方,东汉人。他母亲想吃竹笋,他为了孝敬母亲,便在寒冬时去竹林里挖笋,结果被母亲发现。孟宗因此孝行感动了神明。 【赏析】 “孝行当年说孟宗”,是诗的开篇,交代诗题的由来。孟宗以孝闻名于世,所以后人称颂他的孝行,并流传至今。“慈亲思笋逼寒冬”,是第二句。孟母爱吃鲜嫩的竹笋,孟宗为了让母亲吃到新鲜的竹笋,冒着严寒到竹林挖笋。 第三句“竹林洒涕哀号处”,点明了孟宗为何如此伤心
【注释】孟宗:即孟尝,字伯仲。东汉初年人。少年时随母亲到市场卖饼。因饥饿,向路人乞食,路人给他一铜钱买饼吃。他回家后告诉母亲说:“我得到一铜钱可以买饼吃了。”其母问他何以知道?他说:“路人给我铜钱,是看在我是儿子,给的饼,不是卖我的。” 【赏析】这首诗通过写孝子孟尝以身存孝的故事来颂扬孝顺父母、报恩尽孝的精神。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表现手法,把孟尝孝行表现得非常感人;同时
这首诗是孝子诗,作者可能是唐代诗人王建。下面是逐句释义: 经言孝有三,能养亦称难。 - 经言孝有三:这里引用的是《尚书·泰誓》中的一句话,原文为“三曰孝悌”。意思是孝道可以分为三种境界:尊敬长者(悌),孝顺父母(孝),以及关爱兄弟姊妹(悌)。 - 能养亦称难:这里的“养”指的是赡养、养护。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真正的孝道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关怀和陪伴,这种养育之恩是非常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