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渚鸟声夕,回光宿雨霁。
风驱草色来,石屋洞云闭。
木搅玉筝声,谷响山风厉。
树杪黄鹤栖,竹回苍琅蔽。
圆月前在圃,岚光忽摇曳。
归往石桥东,花明上客袂。
【解析】
本诗是一首山水小诗,写诗人游赏大洞山的感受。第一二句写景,“野渚”点明地点;“鸟声夕”写出时间,即傍晚时分;“回光”点明天气转晴,雨过天晴的景象。第三四句描写景物:风吹动草色,石屋、洞、云,都隐入云雾之中,显得幽深莫测,静谧神秘。第五六句写声响,风吹过树梢,发出“玉筝声”;谷中风声,像山间的雷声,又像风雨交加。第七八句写静态,树上栖息的黄鹤,竹丛掩映的苍岩,使整个山林更加幽深莫测,静谧神秘。第九十句写动态,月儿在园圃中皎洁明亮,忽明忽暗,似有所思;归往途中的石桥东侧,花影婆娑,照人衣袂。
【答案】
译文:黄昏时,夕阳西下,余辉洒满大地,雨霁后,天空湛蓝。傍晚时分,阵阵凉风吹过草地,草色由绿变黄,一片金黄。石屋、洞、云,都隐入雾气之中,显得幽深莫测。树枝上栖着一只黄鹤。远处的竹林掩映着青黑色的岩石。圆月高悬于空中,皎洁明亮。
赏析:
这是一首写大洞山景色的小诗。首联写傍晚日暮,余辉洒满湖泽,细雨停歇,天空湛蓝,气氛宁静。第二联写傍晚时分,一阵凉风吹过草地,草色由绿变黄,一片金黄。第三联写石屋、洞、云,都隐藏在云雾之中,幽深莫测。第四联写树上栖息的黄鹤。第五联写远处的竹林掩映着青黑色的岩石,第六联写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悬于空中。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幽美,富有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