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船南去,飙轮忽向东。
舟人喜相报,正是渡江风。
五两日日船南去,飙轮忽向东。
注释:这是一首描绘船只行驶情景的诗。其中,“五两”指的是候风,是古时候用于观测风向的工具;“日日船南去”表示船只每天都向南航行;“飙轮忽向东”则表示突然之间船转向东。这首诗通过描述船只的行驶情况,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慨。
赏析: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作者通过对船只行驶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观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日日船南去,飙轮忽向东。
舟人喜相报,正是渡江风。
五两日日船南去,飙轮忽向东。
注释:这是一首描绘船只行驶情景的诗。其中,“五两”指的是候风,是古时候用于观测风向的工具;“日日船南去”表示船只每天都向南航行;“飙轮忽向东”则表示突然之间船转向东。这首诗通过描述船只的行驶情况,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慨。
赏析: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作者通过对船只行驶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观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诗句释义 1. “梦长兄” - 解析:“梦长兄”字面意思是梦见了长时间未曾相见的兄长,这里可能指的是远方的亲人或者朋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兄”常代表对兄弟或亲属的一种称呼,而"梦"则表达了一种思念和渴望见到对方的情感。 2. “客里常相梦” - 解析:此句表明诗人常常在异地(即客居地)时会梦到他乡的亲人,显示了他深深的思乡之情。“客里”指的是远离家乡在外居住的人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下
诗句释义 1 共道中秋月,辉辉向壁端。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家都说中秋的月亮特别明亮,光芒四溢地照向墙壁上。"共道"表示大家普遍的说法,而"辉辉"则是形容月亮非常明亮。"向壁端"则可能意味着月亮的光芒直射到墙上,形成了明亮的影像。 2. 预愁夜不见,故向此时看。 —— 这里的"预愁"表示预先感到忧愁,可能是由于对中秋节没有看到满月而感到遗憾或失落。"故向此时看"则是在特定的时刻,即中秋节
渭水过千亩,幽居只数竿。 清阴连野外,翠色上云端。 注释:渭水流经千亩之地,我的隐居之处只有几根竹子。清风吹拂竹影与野外相连,翠绿色的颜色仿佛升向云端。 不是全高节,如何耐苦寒。 风霜时净扫,尘俗可能干。 注释:竹子的节骨并不全是高大挺拔,但它却能经受住酷暑严寒的考验。风和霜雨经常将竹子清扫干净,使竹枝不再沾附尘土。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竹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与瀚子 能到圜门里,相看泪泫然。 爱亲渠意切,报国我心坚。 身老多羸疾,家贫少药钱。 但令无愧怍,生死任皇天。 注释: 1. 能到圜门里:能到达皇宫的门口。圜门,是古代帝王宫禁的门。 2. 相看泪泫然:看着对方流泪,眼泪湿润了眼眶。 3. 爱亲渠意切:深深思念亲人的感情。"渠"在这里是指亲人。 4. 报国我心坚:为国家效力的决心坚定。 5. 身老多羸疾:年纪大了身体虚弱。羸,瘦弱。 6.
过晋贤行路皆称张尹有善政 李时勉,明朝人。 诗中描述的是一个名为张尹的人在任期间所展现出的优秀政绩,使得当地百姓无不称赞其治理有方,行路之人也纷纷称颂他为“令尹”。 译文: 过晋贤行路皆称张尹有善政,试问肩舆者,应知令尹名。饥羸俱乐业,凶暴少横行。犴狱无囚系,山村有颂声。谁言汉卓鲁,前史独为荣。 注释: 1. 过晋贤行路皆称张尹有善政:路过晋贤的地方,人们都称赞张尹治理有道,政绩卓著。
秋夜见月 高窗正向东,初月淡朦胧。 注释:明亮的窗户正对着东方,初升的月亮朦胧不清。 不见冰轮转,惟看素练通。 注释:看不见月亮在转动,只能看到月光透过窗帘。 妻孥千里外,羁絷独愁中。 注释:妻子儿女远在千里之外,我被囚禁在这个地方,内心忧愁。 怅望清辉里,相思此意同。 注释:我在清辉里惆怅不已,我的思念之情与你相似。 赏析:诗人以高窗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清冷的秋夜图景
【注释】 圜门:即长安城东的曲江池边。九日:指重阳节。清坐:闲适地坐着。得相陪:得以与同饮之人共度佳节。正尔:如此。论:论文,作诗。际:际会。纷然:纷纷而至的样子。狂风吹破帽,黄菊泛深杯:狂风把帽子吹落,菊花在酒杯中泛开。薄才:浅薄的才能。 【赏析】 此诗为重阳佳节宴席上的即兴之作。首联写诗人遇九日而高兴;颔联写诗人和同饮之士高谈阔论,饮酒赋诗,欢聚一堂的情景
【注释】 雨中与黄中书围棋:下雨天与朋友下棋。 对雨临棋局:面对雨水,坐在棋盘前。 终朝兴未阑:整天兴致勃勃地下着棋。 溃围尝蹈险:曾经在战斗中冒着生命危险冲锋陷阵。 取势每由宽:在战斗时总是采取宽大的战术。 动静怀张说:无论动还是静都要怀念张说。 从容忆谢安:从容自若地想起谢安。 须令强敌灭:必须让强大的敌人被消灭。 赌胜任为欢:赌上自己的勇气,为胜利而快乐。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
【注释】 彭副使:指彭龟年,曾任翰林学士。琉约:即刘约,字伯温,江西南昌人,宋末为官于临安(今浙江杭州)。过访:来访。候:等待。知:岂。相过处:相见的地点。终朝不见:一整天都没见到。几回闻犬吠:几次听到狗叫声。数起把门开:多次起来开门。翘首:抬起头来。瞻车盖:望车盖。专心拂酒杯:全心去擦拭酒杯。徘徊:徘徊不定。日又夕:太阳落山了。客思:旅途中的思乡之情。裁:剪短。 【赏析】 这是一首写候见的诗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和写作特色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前四句写诗人夜晚来到万全城中小寺,发现寺中僧人正是从塞上归来;后四句写与僧人交谈的经过,最后两句是全诗的关键,也是对全诗主旨的概括。 【答案】 夜深万全城
萤火 中宵露坐数飞萤,隐映墙阴复广庭。 风动花林生野烧,池摇云影度疏星。 天街扇扑流光乱,书屋囊开夜色青。 乘化未容随草腐,非关慧质弄惺惺。 注释: 1. 中宵(zhōng xiāo)指深夜,中夜。 2. 萤火虫在夜晚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诗人在此地坐着数着这些发光的小昆虫,它们在墙壁的阴影下和广阔的庭院之间来回移动。 3. 风拂动花林,引发了野火,火光在水池边摇曳,映照出天空中稀疏的星星。 4.
【注释】 怀旧:对过去生活和往事的追忆。 桥头流水漾清漪(yī,微波荡漾):水波荡漾,映出水中的涟漪,即“漾清漪”。 伤心泪自垂:伤心到极点,不禁流泪。 无地可为埋骨处:没有可以埋葬自己的地方。指无法安葬。 平生交谊竟何为:一生的交情到底为了什么?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晚年时所作,表达了诗人晚年凄凉、失落的心情。全诗情感深沉,哀而不伤,沉郁顿挫,意境深远。首句写景,桥上流水潺潺
蝉琴 浓云远水接檐栊,一枕南薰两腋风。 欲鼓更停传绝调,无弦有韵别枯桐。 不堪嵇散聊为适,谁谓钟期遇已空。 寄语螳螂休奋臂,吾方游目送归鸿。 注释: 1. 浓云远水接檐栊:远处的乌云和水面相接,笼罩在屋檐之上。 2. 一枕南薰两腋风:躺在枕头上,享受着南方的暖风。 3. 欲鼓更停传绝调:想要击鼓时却停下了,因为要演奏的是一首绝妙的曲子。 4. 无弦有韵别枯桐:虽然没有弦,但却有韵味
《促织》 促织,蟋蟀的一种,善斗。 促织鸣叫于幽暗潮湿的角落里。 蟋蟀鸣声低沉有力,不因自恃其能而炫耀自己, 它用微弱的歌声帮助人们捕捉害虫。 蟋蟀在雨后鸣叫,昏黄的钟声随之响起; 蟋蟀在夜晚吟唱,漏壶滴答声随之传来。 它催促农人早早完成赋税,让人们安稳入睡而不言功。 注释:促织:蟋蟀的一种,善于格斗。 切切:形容蟋蟀鸣声急促。 赏析:诗人以促织自比,通过描写蟋蟀的“促织”行为
注释: 天寿山路旁的树林里,有鸟儿栖息在树枝上,红色的果实垂下来。 行人不敢轻易走动,山鸟时不时地飞过来窥视着他们。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看到天寿山上的景色后的感受和联想。诗中的“天寿山路傍林禽树”形象地描绘了天寿山的自然环境,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接下来,“路傍林禽树,朱实亚枝垂”两句则通过描述鸟儿在树上栖息的情景,进一步展现了山的生机与活力。最后一句“行人不敢动
《夜思》 谁遣缫车彻夜鸣,频催云锦织当成。 送来枕上萦诗思,听向床头系旅情。 露濯篱英增绚烂,风传邻杵和凄清。 冰蚕瓮茧知难觅,何似秋虫巧弄声。 注释: 络纬:蟋蟀,又名蛐蛐。 谁遣:是谁让的? 缫车:指织布机。 频催:不断地催促。 云锦:指精美的丝织品。这里指精美的纱罗绸缎。 萦诗思:缠绕着诗人的诗歌之思。 听向:听着。 床头系旅情:听着它的声音,寄托着旅途中的乡愁。 露濯篱英增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