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门迢递雁门开,疋马萧萧入楚来。
从此云萝成隐逸,不妨水竹久徘徊。
归田剩有闲居赋,观国惭无济世才。
自是因君怀旧隐,望乡频上凤凰台。
【注】此诗当作于元和四年(809)诗人任左拾遗时。
寄惯穷老人还乡
塞门迢递雁门开,疋马萧萧入楚来。从此云萝成隐逸,不妨水竹久徘徊。
归田剩有闲居赋,观国惭无济世才。自是因君怀旧隐,望乡频上凤凰台。
注释:
⑴“塞门”:指边塞之门。“迢递”:形容路途遥远、漫长。“雁门”:《左传·僖公三年》载:“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公弗听,遂伐虢。”杜预注:“今河东平阳县西,有长城,其南即山西雁门郡。”
⑵“疋马”:双足并起的马。“萧萧”:形容马奔跑时发出的声响。“入楚”:进入楚国地界。
⑶“云萝”:比喻隐居之地。“隐逸”:指退隐避世。“水竹”:此处代指南明的山水环境。
⑷“闲居赋”:指《闲居赋》。《闲居赋》为东汉班固所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枚乘赋》二十九篇,但已佚,后人根据《古文苑》、《别国史》等书辑得《枚乘集》二卷。
⑸“济世才”:指治理国家的才能。
⑹“怀旧隐”:因怀念故人而归隐。
⑺“凤凰台”:相传周穆王曾在此台宴游,见一凤飞过,乃作歌咏之。后常泛指名胜古迹或游乐场所。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自己欲归隐的无奈心情。全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艺术感染力。
首联写送别友人回归家乡的情景。“塞门迢递雁门开”,描述了边关的辽阔和壮美景色,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信心。“疋马萧萧入楚来”,描绘了友人骑马离开的情景,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友人离去时的豪迈气概。这两句通过写景,为下文的抒情作了铺垫。
颔联抒发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从此云萝成隐逸”,表达了诗人愿意摆脱世俗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的愿望。“不妨水竹久徘徊”,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生活的态度和方式——在自然的山水之间徜徉徘徊,享受那份宁静与惬意。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又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失望。
颈联转向自我反省,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自责和惭愧之情。“归田剩有闲居赋”,暗示了自己的抱负未能实现,只能在家乡度过余生的事实。“观国惭无济世才”,则是对自己能力的质疑和反思,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为国家分忧解难,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这两句既反映了诗人的现实困境,又表达了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怀念之情。“自是因君怀旧隐”,表达了自己之所以选择隐退的原因是因为思念老朋友。“望乡频上凤凰台”,则进一步表明了他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状态,又展现了他内心的纠结和矛盾。
这首诗通过描绘送别、隐居、反省和思念等多种情境,表达了诗人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同时也展示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