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性畏剽刭,人情忌孤蹇。
兰以香就焚,膏因明自减。
洁躬能取尤,高才终见远。
郑卫登中堂,韶英听斯缓。
溷流趋靡靡,谁复察区款。
灵均多遗悲,渔父有先见。
皎皎明月珠,溘矣沈湘沅。
至人执元枢,俯仰能自遣。
无为以为宝,随时任舒卷。
诗句注释及赏析:
- 物性畏剽刭,人情忌孤蹇。
- 注释:这里描述了自然界的生物和人对“剽”(即剽悍、凶猛)和“蹇”(即孤独、不顺利)这两种性格或特质的畏惧。
-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人们对于具有激烈或不顺利性格特征的人或物的本能反感或回避。这反映了人类社会在性格上的某种普遍倾向。
- 兰以香就焚,膏因明自减。
- 注释:兰花因为其香气而被焚毁,而其油脂则因阳光的照射而减少。
- 赏析:这里用兰的例子说明了外在条件(如阳光、风力)对事物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如何改变事物的属性和状态。
- 洁躬能取尤,高才终见远。
- 注释:保持纯洁的身姿能够获得赞誉,但只有高超的才能最终被世人所认可和尊敬。
- 赏析:这两句话强调了道德品质和才能的重要性,指出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真正的品质和能力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
- 郑卫登中堂,韶英听斯缓。
- 注释:郑国和卫国的音乐登上了朝廷的大堂,美妙的音乐使人感到愉悦,节奏放缓。
- 赏析:这表达了音乐艺术的力量和美感,以及它在提升人们情感体验方面的作用。同时,也暗示了不同音乐风格之间的审美差异。
- 溷流趋靡靡,谁复察区款。
- 注释:混浊的水流不断向前涌动,谁会去注意它细微的差别?
-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一个混乱无序的世界,强调在纷扰的环境中,人们往往忽视了细节和本质的差异。
- 灵均多遗悲,渔父有先见。
- 注释:屈原的遭遇充满悲哀,但渔夫却有着超前的见识。
- 赏析:这两句诗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屈原的悲剧结局与渔夫的乐观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生活选择所带来的命运差异。
- 皎皎明月珠,溘矣沈湘沅。
- 注释:清澈明亮的月光下,明珠般的眼睛忽然消失在湘江沅水中。
- 赏析:这句诗以明月和明珠为喻,形象地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美好时刻的易逝。同时,它也传达了一种超脱和豁达的哲学思想。
- 至人执元枢,俯仰能自遣。
- 注释:至人掌握了宇宙的根本,他能够自如地应对各种情况。
- 赏析:这里的“至人”象征着一种超越常人的智慧和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和处理复杂的问题,不受外界影响。
- 无为以为宝,随时任舒卷。
- 注释:将无为视为珍宝,顺应时机,自由自在地行动。
-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顺应自然和变化的重要性,以及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的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和人物性格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社会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它不仅仅是对过去的一种缅怀,更是对未来的一种警示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