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入东门城,试作东门行。
东门小吏打道开,马前高喝将军来。
将军马上锦绣袍,妙年三十才向高。
自信勋劳迈颇牧,常将意气凌萧曹。
紫骝一疋天子赐,新鞲金鞍摇玉辔。
腰下长悬两石弓,腹中岂贮三千字。
清时校猎城南隅,旌旗蔽野人塞途。
一时苍黄爪牙奋,百里飞走影响无。
归来升堂设绮席,列坐击鼓吹笙竽。
金凤钗横翠翘起,娇娥双双颜色都。
藏阄呼取银错落,按节舞蹈红氍毹。
蜡炬高烧白于昼,乐事已遍清夜徂。
君不见穷巷书生读书苦,一生身被儒冠误。
不思学剑求出身,闭门犹拟长杨赋。
【译文】
我早上进城,试着作了东门行。
东门的小吏打开了城门,高声喊道:“将军来了!”
将军骑着马,穿着锦绣的服装,年纪三十刚刚出头。
他自信自己的功勋和才能超过霍去病、卫青,常常把气焰冲上萧何、曹参。
皇帝赐给他一匹紫色的马,用新铁甲装饰着金鞍。
腰间挂着长弓,箭袋里装着三千支箭,但肚子里却空无一字。
朝廷大张旗鼓地到城南郊打猎,旌旗遮蔽了原野,人满为患。
一时间,士兵奋不顾身,百发百中,跑得百里外连影子都看不见。
打猎归来,我在华丽的堂上摆上了美味佳肴,宾客列坐,吹吹打打,笙管乐器声不绝于耳。
侍女们头上插着金色的凤钗,翠翘翘的发髻闪闪发光,一个个娇艳动人。
宫女们纷纷取出藏阄,按照节奏舞蹈,红地毯上留下了她们婀娜的舞姿。
烛光映红了天,照亮了整个夜晚。乐事已尽,清冷的夜晚也即将结束。
可你瞧,那些在小巷子里读书的穷书生,苦读一生,却始终被儒冠所困扰。
他们没有考虑学习剑术来求取功名,只是闭门苦读,仿照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写文章。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七言歌行体诗歌。此诗主要描绘了唐宪宗狩猎的盛况及作者对当时权贵骄奢淫侈生活的讽刺。全诗通过描写唐宪宗狩猎的壮观场面以及权贵们的奢侈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权贵们的嘲讽,体现了作者愤世嫉俗、追求理想的精神面貌。
首句点明时间与地点。“朝入东门城”四字,表明诗人从早晨起就踏上了赴京赶考的路,一路上心绪不宁。
接下来两句描写了猎场的热闹景象。东门小吏开路通衢,高喝“将军来了”,迎接的是“才向高”的年轻将军。这几句既渲染出猎场的繁华盛况,又暗示出诗人对这种豪华的猎狩场面的不屑一顾。
第三句以“自比”的方式进一步刻画将军的形象。“自信勋劳迈颇牧”一句,不仅显示了将军的自负和得意之态,而且流露出其对权势地位的渴求和对功业的自信。然而,诗人紧接着用反语“常将意气凌萧曹”一句,则巧妙地揭示了他内心深处的自卑和不安。
接下来两句描写将军骑乘的骏马和华丽的鞍辔。“紫骝一疋天子赐”一句不仅点明了这是皇帝赐予的礼物,而且暗示其价值非凡,地位尊贵。接着用“新鞲金鞍摇玉辔”一句,进一步渲染了将军坐骑的豪华和高贵。然而,诗人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夸赞上,而是通过“腰下长悬两石弓,腹中岂贮三千字”两句,揭示出将军虽然拥有如此华美的装备和地位,但却缺乏真正的学问和才能。
接下来四句描写了朝廷大举校猎的情景。“清时校猎城南隅”一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背景,而“一时苍黄爪牙奋,百里飞走影响无”两句则生动地描绘出了校猎时的壮观场面和紧张气氛。然而,尽管场面如此宏大,却无人敢于挑战或反抗。这与前面提到的将军骑马时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最后四句则是对将军及其同僚们的讽刺。“君不见穷巷书生读书苦,一生身被儒冠误”两句直接点出了他们的共同之处——都在为功名利禄而苦苦挣扎。然而,他们却没有像将军一样能够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实力来实现这一目标,反而一直受到社会的冷落和排斥。因此,他们在面对权贵们的奢华生活时,只能感叹自己的命运多么不幸和可悲。
整首诗以咏猎为主题,通过对权贵们的奢华生活的描写和对将军骑马时的态度的讽刺,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