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新得铜官志,残蜡收光对雪看。
三子有心庐墓哭,六年无语问家安。
野塘龟听长惊蛰,独树花开不避寒。
起望晴江天未曙,欲驰封事向朝端。

【注释】:

  1. 陈氏:指作者的友人。孝感卷:即《书陈氏孝感卷》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篇古文。孝感,指对父母的敬爱之情。
  2. 夜来新得铜官志:铜官,古地名,今属湖南。铜官志,即铜官县志。
  3. 残烛收光:残烛,即将要燃尽的蜡烛。收光,将光线聚集起来。
  4. 三子:指作者的朋友陈某,这里泛指朋友。庐墓:在坟墓上搭个小棚,表示哀悼和纪念。哭:哭丧仪式。问安:询问家人安全。
  5. 野塘龟听长惊蛰:野塘中的乌龟,听到春雷后开始冬眠,这是春天来临的标志。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大约在每年的公历3月5日至6日之间。
  6. 独树花开不避寒:独自开放的花朵不畏严寒。
  7. 起望晴江天未曙:起身望着晴朗的江天,天色还没有亮透。
  8. 欲驰封事向朝端:想要骑快马去朝廷报告紧急事务。封事,即密封奏章。朝端,即朝廷。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篇古文,题目是《书陈氏孝感卷》。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作者的朋友陈某为父母准备葬礼的场景,以及他对父母的深深敬爱之情。

诗的第一句“夜来新得铜官志”,描绘了作者在新近得到的铜官县志的基础上,回忆起自己与陈某相识的经历。第二句“残蜡收光对雪看”,则通过描述蜡烛即将燃尽时的光影变化,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陈某深深的怀念之情。

第三句“三子有心庐墓哭”,描绘了陈某为逝去的父母准备葬礼的过程。第四句“六年无语问家安”,则表达了作者对陈某家庭困难的关切。第五句“野塘龟听长惊蛰”,以田野上的乌龟听到春雷而开始冬眠为喻,暗示了春天的到来。第六句“独树花开不避寒”,则赞美了独自开放的花朵不畏严寒的品质。第七句“起望晴江天未曙”,描绘了作者早起时看到晴空万里的景象。最后一联“欲驰封事向朝端”,表达了作者想要骑快马去朝廷报告紧急事务的心情。整首诗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作者对陈某深深的友情和对他家庭的关心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