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数归真主,风云护泰坛。
入关承汉祚,定鼎协殷盘。
帝业仍宗子,皇都实壮观。
荆蛮方逊国,代邸即长安。
礼乐临轩策,旌旗出塞看。
天声曾勒石,地界几鸣銮。
老上庭还徙,温禺血未干。
关山残月暗,榆木陨星寒。
薄葬遵文德,丰碑象武桓。
乌号陵邑守,龙气鼎湖蟠。
驰道通原庙,周庐列从官。
乾坤留剑舄,伏腊拜衣冠。
宫殿秋阴肃,松杉晓露团。
万年圭鬯毖,此日守成难。
南牧频飞檄,西戎未解鞍。
虚闻劳七萃,犹自抗三韩。
圣轨诚难继,神功故不刊。
威灵长在目,流恨翠微端。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谒长陵

  • 译文:拜谒长陵,表达敬意

2. 历数归真主,风云护泰坛。

  • 注释:“历数”指帝王的统治;“真主”表示至高无上的权力或神圣的统治者;“风云”象征国家的政治和自然力量。
  • 赏析:通过描述帝王统治与天地自然的力量结合,表现了对皇帝权威的尊重。

3. 入关承汉祚,定鼎协殷盘。

  • 译文:进入函谷关继承汉朝的皇位,定都于殷朝的首都(即现在的洛阳)。
  • 赏析:描绘了历史的延续性和统一性,显示了从汉代到唐朝的连续性,体现了皇权的正统性。

4. 帝业仍宗子,皇都实壮观。

  • 译文:帝王的事业依然由其后代继续,皇都(长安)实在是宏伟壮丽。
  • 赏析:强调了皇家血统的传承与长安作为政治中心的重要性。

5. 荆蛮方逊国,代邸即长安。

  • 译文:荆州、南蛮等地方开始臣服,长安成为了新的都城。
  • 赏析:反映了唐朝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成功,以及长安作为新首都的象征意义。

6. 礼乐临轩策,旌旗出塞看。

  • 译文:在殿堂中举行盛大的礼仪和音乐,走出边关观看旗帜。
  • 赏析:通过展现皇家仪式的庄严和对外扩张的决心,展示了唐朝的繁荣和强盛。

7. 天声曾勒石,地界几鸣銮。

  • 译文:天上的声音曾经刻在石头上,地上的声音多次响彻銮铃。
  • 赏析: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纪念,同时也暗示了权力的永恒和威严。

8. 老上庭还徙,温禺血未干。

  • 译文:年事已高的皇帝离开了朝廷,他的鲜血还未干涸。
  • 赏析:反映了皇帝生命的短暂和权力的更迭,同时也表达了对皇帝的尊敬和怀念。

9. 关山残月暗,榆木陨星寒。

  • 译文:关山之上月光暗淡,榆树下陨落的星星寒冷。
  • 赏析:营造了一种凄凉和孤寂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10. 薄葬遵文德,丰碑象武桓。

  • 译文:薄葬遵循文化道德,丰碑象征武桓王的功绩。
  • 赏析:强调了对先人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也展现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

11. 乌号陵邑守,龙气鼎湖蟠。

  • 译文:守卫着乌号陵邑的人,龙气环绕着鼎湖山脉。
  • 赏析:通过描绘地理特征,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12. 驰道通原庙,周庐列从官。

  • 译文:驰道通往原庙,周围的房屋排列整齐。
  • 赏析:展示了皇宫的宏伟和皇家生活的富足。

13. 乾坤留剑舄,伏腊拜衣冠。

  • 译文:乾坤之间留下了帝王的足迹,伏腊时节拜祭着帝王的衣冠。
  • 赏析:表达了对帝王的追忆和崇敬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礼节和传统。

14. 宫殿秋阴肃,松杉晓露团。

  • 译文:宫殿在秋天显得格外寂静,松杉树丛中早晨露水成团。
  • 赏析: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视觉美。

15. 万年圭鬯毖,此日守成难。

  • 译文:万年的玉璋酒香馥郁,今天守护国家不易。
  • 赏析:通过对珍贵物品的描述,表达了对当前政权稳固性的忧虑。

16. 南牧频飞檄,西戎未解鞍。

  • 译文:南方的征伐频繁发布命令,西边的边境尚未解除战乱。
  • 赏析:展现了边疆的紧张局势和对战争的关注。

17. 虚闻劳七萃,犹自抗三韩。

  • 译文:虽然听说有七个部落前来支援,但我仍然能抵抗住韩国的进攻。
  • 赏析:表达了对自身实力的信心和对敌人的轻视。

18. 圣轨诚难继,神功故不刊。

  • 译文:神圣的道路确实难以延续,神赐的功绩自然无法被抹去。
  • 赏析:强调了对过去成就的尊重和对传统价值的坚守。

19. 威灵长在目,流恨翠微端。

  • 译文:威灵永远在眼前照耀,心中充满遗憾。
  • 赏析: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感伤和对未能实现目标的遗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