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奸窃国正凭陵,河洛纷纷甲尚腥。
无复汉光收故物,空馀周顗泣新亭。
北来勍敌多如雨,南去诸孤散似星。
俯仰不穷千古意,夕阳西下乱山青。
【注释】
大奸:指隋炀帝。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
周顗(yǐ):西晋名臣,曾为晋王司马崧参军。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南,当时建康(今南京)的别称。
北来:指南来之敌。勍(qíng)敌:强敌。
乱山青:夕阳下的山色。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写诗人对隋朝灭陈后,隋军南侵,江南一带遭受破坏,人民流离失所的感慨。
首句“大奸窃国正凭陵”,是说隋炀帝篡夺了陈国的江山,他依仗自己的权势,肆无忌惮地干坏事。这里用“凭陵”一词,把隋炀帝骄横跋扈的气焰写得淋漓尽致。
次句“河洛纷纷甲尚腥”,“河洛”泛指中原地区,“纷纷”形容遍地皆是,到处都有,“甲”是指铠甲。这一句是承接上句而来,说隋王朝建立以后,天下大乱,战火纷起,到处都在打仗,中原大地一片狼藉。“甲尚腥”,说明战事频繁,血流成河,尸骨遍野。这两句诗概括了隋朝统治时期中原人民饱受战争灾难的情景。
第三、四句“无复汉光收故物,空馀周顗泣新亭。”意思是说,自从隋王朝建立以来,汉朝的光辉早已不复存在了,而那些忠臣贤士们也都已作古了。周顗是西晋时著名的大臣和文学家,他在晋王司马颖手下任参军。司马颖被刘渊所杀,司马颖的部将司马腾拥司马颖的儿子司马炎即晋王位。司马炎建立西晋后,追尊晋王司马颖为宣帝。司马颖死后,其子司马乂与成都王司马颖之子司马邺争夺皇位,双方在洛阳城内展开了激战。司马乂战败后逃奔江夏,司马颖之子司马邺则率军追击。后来,司马邺被司马颙派兵杀死,司马乂也被迫自杀。司马乂的弟弟司马腾因功被封为永丰侯。司马炎建立西晋后,封司马腾为安丰公。周顗曾在晋王司马颖手下任参军。后来司马颖被杀,司马腾拥立司马颖儿子司马炎即位,是为晋武帝。周顗为忠于司马氏而流泪悲叹,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这两句诗是说,自从隋王朝建立以后,那些忠诚贤臣们已死无葬身之地了;如今只剩下像周顗这样的人,在哭悼旧君了。
第五、六句“北来勍敌多如雨,南去诸孤散似星”,意思是说,北方的敌人势如洪水猛兽,汹涌而来;南方的百姓却像星星一样离散而去。这两句诗是对南北统一后的战乱局面所作的形象描绘。“勍敌”,指强大的敌人。“诸孤”,指逃亡在外的民众。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北方的强大敌军如同暴雨滂沱般压来,而南方的百姓又像天上的繁星般四处流散。“多如雨”、“散似星”这两个比喻十分生动形象,突出了当时的社会动荡局势,反映了人民在战乱中的悲惨遭遇。
最后两句“俯仰不穷千古意,夕阳西下乱山青。”意思是说,回顾历史长河,俯仰之间不知经历了多少朝代更替;太阳落山后,那漫山遍野的青山依然郁郁青青。这两句诗是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现实的认识。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国家兴衰荣辱,代代相传,就像太阳落下西山之后,山上的青山依然绿得发亮,永不消失一样。这两句诗是说,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国家的兴亡盛衰,就像太阳下山后,那漫山遍野的青山一样永存不衰。这两句诗既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又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隋末战乱给中原地区造成的严重破坏,以及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生活情景,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和希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之情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历史的沉思,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