刈稻西畴上,犹含问俗情。
榛芜能尽辟,坎壈若为情。
田水涓涓落,江云片片轻。
吾乡多网弋,饥雁欲何征。
【注释】
西皋:水边。刈稻:收割稻子。犹含:仍然保留。问俗情:探询世俗人情。榛芜、坎壈:《诗经·小雅·北山》:“榛芜既盈,丘陇既平。”毛传:“榛芜谓禾也。”坎壈,指丘陵。田水涓涓落,江云片片轻:水流入田间,云飘在江上。吾乡多网弋,饥雁欲何征:我的家乡有很多用网捕鸟的人(捕鱼的),饥了的鸿雁要向何处飞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收割稻谷时所作。诗人站在田野上,目睹着农民辛勤劳动的景象。“犹含问俗情”,犹含,还含有,意即稻子尚留有未割的草梗;问俗情,探询世俗人情,表达了诗人关心农事的情怀。诗的中间四句写田园景色,与开头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榛芜能尽辟”是说铲除野草已把丘陵和平原都开辟好了;而“坎壈若为情”则说丘陵和平原被铲除,那丘陵和平原上的土块又有什么情感呢?这一句中“坎壈”二字,既是对“丘陵”、“平原”的泛称,又是对下文“吾乡多网弋”的伏笔。“田水涓涓落”,田里的水流下来,“江云片片轻”,江上的云彩轻盈飘荡。这两句诗,以动衬静,写出一幅宁静优美的田园图。最后二句,抒发了对农民的同情之情。“吾乡多网弋”,我家乡有很多用网捕鱼的人;而“饥雁欲何征”,饥饿的鸿雁又要往哪里去飞呢?这两句诗,一问一答,形象地写出了农民因无鱼可捕而不得不去捕鱼的辛劳,以及他们所受的剥削之重。整首诗通过描写农民辛勤劳动的场面,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艰难困苦,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