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无真山,见画尚云可。
况兹水木间,积累群玉垛。
初疑片云孤,忽若落星堕。
蜿蜒蛟龙形,割裂芙蓉朵。
泉声滴幽隙,月影穿细琐。
吟馀可高眠,禅定可跌坐。
可山殊可人,山亦能可我。
何当僦岩穴,焚香听因果。
【注释】
- 可山:即可山寺,位于平壤城东。
- 平壤无真山:指平壤城中的景色与实际的山相比显得平淡无奇。
- 画尚云可:画中山水仿佛可以触手可及一样。
- 况兹水木间:何况这在水和树木之间的景色呢?
- 积:积聚、积累。
- 初疑片云孤:开始时怀疑这些云雾像一片云朵那样孤独。
- 忽若落星堕:突然好像星星坠落下来。
- 蜿蜒蛟龙形:曲折如蛟龙一般,形状奇特。
- 割裂芙蓉朵:好像把一朵盛开的荷花割裂了似的。
- 泉声滴幽隙:泉水的声音滴答在幽静之处。
- 月影穿细琐:月光透过窗棂上的雕花,映在屏风上。
- 吟馀可高眠:吟诵完毕可以安睡。
- 禅定可跌坐:打坐冥想也可以坐着休息。
- 可人:使人满意。
- 可我:使我愿意。
- 何当僦岩穴:何不找个地方住下。
- 焚香听因果:燃香祈福,聆听佛祖讲经说法,以求得来世平安吉祥。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游览可山寺时所作的写景咏物之作。前四句写可山寺的景物特点,后八句则写自己对可山寺的喜爱之情。全诗通过对可山寺景物的描摹,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佛家的虔诚之心。
诗的前四句“平壤无真山,见画尚云可。况兹水木间,积累群玉垛。”以平壤城没有真正的山为由,认为这里的美景如同画中的仙境一般,令人感到心旷神怡。而后两句“初疑片云孤,忽若落星堕”,则进一步描绘出一幅云雾缭绕、星光闪烁的美景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诗人笔锋一转,从景物描写转向内心感受:“蜿蜒蛟龙形,割裂芙蓉朵。”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峰比作蛟龙,将溪水比作芙蓉,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山峰的雄伟壮观和溪水的清澈秀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最后四句则是诗人对可山寺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泉声滴幽隙,月影穿细琐”写出了泉水潺潺流淌,月光洒落在窗棂上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而“吟馀可高眠,禅定可跌坐”,则更是将诗人对可山寺的喜爱之情推向了高潮,表达了他在这里能够找到心灵的宁静和寄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成功地展现了可山寺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内心世界,让人陶醉其中。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艺术感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