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二三月,陌上桑青青。
晨妆爰求叶,提笼陌上行。
使君何方来,停车为妾下。
妾身非杨花,不逐东风嫁。
使君明大义,坚贞古来许。
贱妾诚失身,使君亦何取。
罗敷行
阳春二三月,陌上桑青青。
晨妆爰求叶,提笼陌上行。
使君何方来,停车为妾下。
妾身非杨花,不逐东风嫁。
使君明大义,坚贞古来许。
贱妾诚失身,使君亦何取。
译文:
春天的二、三月,陌上桑叶青青。
清晨打扮着采桑叶,手提篮子在路旁走。
不知何处来的使君,停下马车让我下。
我并不是随风飘荡的杨花,不会随着东风去嫁人。
使君明白大道理,我坚持的贞操自古以来就受到称赞。
我虽然失了身,但使君又何必要娶我?
注释:
- “阳春”和“二三月”:指春季二月或三月,这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 “陌上桑青青”:在田间小路上,桑树郁郁葱葱。
- “晨妆”:指早晨起来整理妆面。
- “提笼”:提着篮子。
- “停车”:让车停在路边。
- “妾”:古代对女子的一种尊称。
- “使君”:这里指路过的官员或使节。
- “明大义”:明白并理解正义的道理。
- “坚贞”:坚定而不动摇。
- “古来许”:自古以来就被赞美。
- “贱妾”:地位较低的女子。
- “失身”:失去贞操。
- “使君亦何取”:使君你又凭什么要娶我呢?
- “何取”:凭什么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女子对自己纯洁贞洁的自我肯定以及对男子的期待与拒绝的诗歌。诗中通过描绘女子在田间采桑的画面,展现了她的勤劳和朴实。然而,她对于自己的身份和价值有清晰的认识,认为自己并不属于风中的杨花,也不会因为外界的影响而改变自己。
诗中的男子,即使君,被描绘成一个有智慧、有原则的角色。他明白大义,并且坚持自己的贞操,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他的这种坚守,使得女子感到敬佩,同时也表达了女子对自由和尊严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对照的方式,展现了女子对自我的肯定和对他人的期待。它不仅是一篇描写爱情的诗歌,更是一首关于自我价值和社会规范的诗歌。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探讨,我们可以理解到,每个人都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无论面对何种诱惑或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