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寒露下,茅屋发机声。
自念风霜早,非关蟋蟀鸣。
林中乌半咽,门外月三更。
高阁矜罗绮,何人识此情。
【注释】
村机:指蟋蟀。
寒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10月中下旬。
茅屋:用草覆盖的小屋。
发机声:“机”通“机杼”,织布用的机具。
自念:想到。
风霜早:比喻世事沧桑,岁月易逝。
林中乌:指乌鸦,也代指秋天。
三更:夜半时分。
高阁:高楼。矜:自夸、自豪。罗绮:精美的丝织品,此处借指华美的衣裳。
何人识此情:谁能够领会这内心的感受。
【译文】
村庄里寒露下的秋风,吹起茅屋里织布机的响声。
我独自想着,世事沧桑,岁月易逝,非关蟋蟀鸣叫的声音。
树林中的乌鸦,叫声哀咽,门外的月亮,已经三更天了。
高高的楼阁上,那些穿着华丽服饰的人们,谁能理解我内心的情感呢?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人在秋夜中听到蟋蟀声和乌鸦呜咽声的情景,并借此抒发自己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世间繁华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首先,诗人描述了村庄在寒露下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思绪。接着,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世事沧桑、岁月易逝的认识,以及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最后,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孤独和无助的感受,以及对他人无法理解自己内心的无奈。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主题,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