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于何所,南山之南。
淮水汤汤,白石巉巉。
我欲从君,道阻且长。(一章)
中田有庐,南山之下。
既悬我车,亦秣我马。
我欲从君,息驾于野。(二章)
陟彼高冈,北风烈烈。
我山我阿,我陵我阙。
惟尘冥冥,忧心如惙。
我欲从君,言采其蕨。(三章)

【赏析】

《毛诗序》:“‘南山’,刺襄公也。……其诗三章,皆赋焉。‘田于何所?’,曰‘南’;‘中田有庐’,曰‘下’;‘我山我阿’,曰‘前’;‘陟彼高冈’,曰‘北’;‘我行其野’,曰‘旷’;‘我马玄黄’,曰‘远’;‘我仆维何?’,曰‘劬’;‘我心忧伤’,曰‘伤’。”朱熹注:“此三章皆赋之辞。盖闵周大夫从君之行也。”

第一章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友人行程的关切。“南”字是起兴,以南山为题,点出此行是在南方。“道阻且长”两句用典。《诗经•邶风•泉水》:“我思古人,实获我心。……逝不吾待,胡宁忍予!……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这几句诗表达了一位青年在情爱问题上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他渴望得到情人的欢心,另一方面又担心不能获得她的欢心。这种矛盾心理正是“道阻且长”的直接来源。这里借用这一典故来表明诗人对朋友此次出行的忧虑。

第二章写诗人对友人的劝慰和鼓励。“中田有庐”句写友人将要到的地方。“前”字是点明地点,说明友人即将到达南山脚下。“既悬我车”句写友人即将出发的情景。“秣”是喂牲口。这句说友人已准备好车辆,并喂好马匹,就要上路了。“息驾于野”句写诗人要送友人一程。“野”是郊外。“旷”字是点明地点,即郊外的旷野,表示诗人送友人的地点。

第三章写诗人对友人的劝慰和鼓励。“陟彼高冈”句是写友人登山的情景。“北风烈烈”二句是写诗人登高望远的心情。这句说诗人登上高山,只见北风呼啸。“惟尘冥冥”二句是想象诗人在山上所看到的景象。“忧心如惙”二句是写诗人内心的感受。“惙”是病的意思。这句是说诗人担忧友人旅途劳顿,有病在身,内心十分担忧。“言采其蕨”二句是写诗人劝慰友人的话,即诗人安慰友人不必担忧。“言”是说的意思。这句说诗人劝友人采集一些蕨菜充饥,表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这首诗全篇运用赋体形式,但每章都用起兴之法来开篇,然后才直陈其事,这是与《诗经》传统的赋体形式不同的。此外,这首诗在结构上也是颇有特色的。前三章都是直陈其事,而第四章则是以“言采其蕨”作结,与前三章形成呼应。这样,诗歌便形成了一种波澜起伏的结构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