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七日雪,高卧师袁安。
忽闻剥啄声,良友扣我关。
整衣出迎客,下马先解鞍。
连朝隔言笑,相见各破颜。
中堂共劳苦,拨炉火始殷。
雪光与月色,缟素侵檐端。
天风肆老饕,严威凛相干。
呼童热酒浆,解此重围寒。
百觞末足多,引满催放乾。
诗豪与酒圣,逸兴高如山。
白战将夜分,馀勇犹未阑。
仆子不解事,催归语澜翻。
人生类飘萍,百年良会难。
分携莫匆匆,小立且盘桓。
记取今宵别,马前月团团。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手法、内容、主旨等角度分析作答,然后指出表达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最后点出使用了什么手法。

(1)

“积雪初霁陈虚囱过我夜谈赋以纪事”意思是:大雪刚停屋檐上挂着雪珠子,我趁着夜深人静来与你谈天说地。其中“积雪”“初霁”是时间词;“陈虚”是动词,“过”是介词短语做状语修饰动词,“我夜谈”是主语;“赋以纪事”是谓语,“纪事”是名词作宾语。

(2)

译文:大雪刚刚停止,我趁着月色来到你的家里,我们促膝而坐。

(3)

“闭门七日雪”一句的意思是:大雪下了七天。这一句中,“闭门”是动词,“七日雪”是时间状语。

(4)

“高卧师袁安”的意思是:我像东汉的袁安一样高卧在床。这里用了典故。

(5)

“忽闻剥啄声,良友扣我关”两句的意思是:突然听到敲门声,原来是好友叩门。其中“剥啄”是动词,“扣我关”是动词短语作状语;“良友”是指好朋友。

(6)

“整衣出迎客,下马先解鞍”两句的意思是:我立刻整衣出门迎接朋友,放下马鞭就解开马鞍。其中“整衣”是动词,“出迎客”是动宾短语作状语;“下马先解鞍”意思是说马上脱掉靴子,取下马嚼子。

(7)

“连朝隔言笑,相见各破颜”,大意为:一连数日不见面,但一见面就都笑了。其中“隔言笑”、“相见”是并列关系;“破颜”是指面露笑容。

(8)

“中堂共劳苦,拨炉火始殷”一句的意思是:一起到厅堂里劳动,直到火把燃旺才回家。其中“中堂”“劳苦”“拨炉火”都是动词,“始殷”是形容词,指火势旺盛。

(9)

“天风肆老饕,严威凛相干”两句的意思是:大风肆虐如同饿虎,严威逼人使人感到畏惧。其中“肆老饕”是形容天气酷寒如猛兽;“凛相干”是形容词,指令人敬畏。

(10)

“呼童热酒浆,解此重围寒”两句的意思是:我叫仆人端来了热酒,让这严寒被驱散。其中“呼童”是动词,“热酒浆”是名词作宾语;“解此重围寒”意思是说解除了寒气的包围。

(11)

“百觞末足多,引满催放乾”两句的意思是:喝了这么多的酒,还觉得不够。意思是说杯中的酒已空,还要再倒酒。其中“百觞”是代词,指酒;“催”是使动用法,意为催促;“乾”是形容词。

(12)

“诗豪与酒圣,逸兴高如山”两句的意思是:诗人和酒圣,高超的兴致就像高山一样。

(13)

“白战将夜分,馀勇犹未阑”两句的意思是:白战即将结束,余下的力气还没有用完。其中“将”通“将近”,“阑”是尽的意思。

(14)

“仆子不解事,催归语澜翻”两句的意思是:我的儿子不懂得这些道理,他催促着我让我回去,我正跟儿子说话呢,他的话就像波浪一样翻滚。其中“仆子”是儿子;“语澜翻”是动词短语作状语,意为跟儿子说话。

(15)

“人生类飘萍,百年良会难”两句的意思是:人生就像漂泊不定的小舟,难得有一百年的良辰美景。其中“类”“良会”是偏义复词,意指难得有一百年的良辰美景;“难”是形容词。

(16)

“分携莫匆匆,小立且盘桓”两句的意思是:别离的时候不要匆忙,暂且在门口徘徊一下。其中“分携”是分手告别的意思;“莫匆匆”是形容词短语,意为不要匆忙。

(17)

最后两句“记取今宵别,马前月团团”的意思是:记得今晚分别的时刻,马前月亮圆圆的。其中“记取”“月团团”都是动词短语作状语。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送别友人的七绝。全诗语言简练自然,意境优美动人。诗人在送走友人之后久久不能平静心情,于是写下这首送别的五律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感受。

首联写大雪初止,诗人邀请友人来访。诗人邀请朋友来访,说明两人关系密切。大雪初晴,室内外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宁静的气氛。

颔联写诗人在室内等待客人的到来。诗人在等待过程中的心情非常焦急。他担心友人因为大雪耽误了来访的时间,便不断敲打着门,希望友人能尽快到来。诗人用“敲门声”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的心情。

颈联写诗人见到朋友后的反应。诗人看到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心中不禁激动起来。他急忙整理衣裳,准备出门迎接朋友。诗人用“高卧”、“师袁安”两个典故形象地写出了自己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这两个典故出自《史记·留侯世家》中的故事。汉高祖刘邦曾问张良如何除掉项羽。张良回答他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不如坐而待之。”刘邦听后大笑道:“竖子不足与谋!吾自思之。”张良见刘邦如此自信,便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人是韩信。”刘邦听后十分高兴,立即拜韩信为大将。后来刘邦想除掉韩信用萧何之计策,派兵攻打齐国。齐王韩信听说刘邦要进攻齐国,连忙派人向项羽求援。项王知道后,立即率军救援齐国。刘邦得知消息后十分惊讶地说:“连一个亚父(范增)尚且如此,何况一个信君呢?”这时有人建议刘邦杀掉韩信以消除心头之恨。张良劝阻刘邦说:“大王您认为范增可以取代韩信吗?然而项羽却认为不能这样做。这是因为范增为人忠厚长者,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能够团结人心。如果大王您杀了韩信,那么天下将领必然离心离德,人心就会离散,这对您的事业是十分不利的。再说韩信虽然勇猛无比,但是他善用计谋,精通兵法。如果他不死,必定会成为我们的心腹之患。因此,大王您应该留下韩信。”刘邦听了张良的建议后恍然大悟。果然在楚汉相争过程中,韩信屡建奇功。后来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刘邦称帝后封韩信为淮阴侯。张良为了帮助刘邦夺取天下,不惜冒险救出了韩信用计除掉的项羽手下的英布等人。张良的这种忠诚精神和智慧勇气令人赞叹不已。

尾联写诗人与朋友离别后的情景。诗人与友人离别后久久不能平静心情,于是写下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与朋友分离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感受。诗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段来表现自己的情感。首先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月光比作少女的脸,既富有浪漫色彩,又表现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其次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友人比作天上的明月,既突出了友人的高洁品行,又表现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之情;再次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将友人离去时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既表现出了友人离开时的情形,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之情;最后采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将自己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比作飘摇不定的小舟,既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又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总之,本诗采用多种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段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想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