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华者黍,彼实者麻。
君子爱民,不骄不奢。
【注释】黍,一种谷物,古代的“五谷”之一。麻,一种植物,可以制布。华黍五首:指《诗经》中的《小雅·大东》,共五篇,其中第一篇是《华黍》。
彼华者黍(shuò):那茂盛的黍稷。
其实者麻(má):它的果实是麻子。
君子爱民(ài mín),不骄不奢(shēn):君子爱惜百姓,不会骄傲自大也不会奢侈浪费。
这首诗表达了对统治者应具备的品质和行为的期待,即统治者应该珍惜民力、勤劳节俭。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粮食、珍惜资源,避免浪费。
彼华者黍,彼实者麻。
君子爱民,不骄不奢。
【注释】黍,一种谷物,古代的“五谷”之一。麻,一种植物,可以制布。华黍五首:指《诗经》中的《小雅·大东》,共五篇,其中第一篇是《华黍》。
彼华者黍(shuò):那茂盛的黍稷。
其实者麻(má):它的果实是麻子。
君子爱民(ài mín),不骄不奢(shēn):君子爱惜百姓,不会骄傲自大也不会奢侈浪费。
这首诗表达了对统治者应具备的品质和行为的期待,即统治者应该珍惜民力、勤劳节俭。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粮食、珍惜资源,避免浪费。
崇丘四首其四 鉴赏 探讨古代诗歌艺术之美 1. 原文及注释 - 原文:鸟兽鱼龙,咸遂其性。积善之家,必有馀庆。 - 注释:该句出自明代诗人朱载堉的诗《崇丘》中的第四章,表达了一种哲理思想,强调万物各得其所,自然生长,同时指出积善之家必能收获丰厚的福报。 2. 诗句释义 - 注释:此句通过描述鸟兽、鱼龙的自然特性和积善之家的福祉,展现了一个和谐与回报共存的自然哲学观。 3. 赏析 - 赏析
【注释】 由仪四首:这是《尚书大传》中《洪范》的篇目,共有四篇。 维物有则:指自然界万物都有规律。 维民秉彝:指人民都遵循本性。 好斯美德:喜爱这种美德。 由此令仪:指以这种美德作为准则。 上和下睦:指上下相亲相敬,和睦融洽。 皞皞熙熙:形容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兴旺。 【赏析】 《诗经·小雅·北山》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之句,意在颂扬周王朝的广大疆域及统治的合法性
【注释】 肃肃:形容仪容严整。 令仪:《周礼》有“令尹”,为掌管礼仪的长官,故称。 秩:秩序,条理。 伦:常理,道理。 率:遵循,奉行。 性:性情,本性。 道:原则、方法。 修:遵循,实行。 【赏析】 此诗四首,这是第一首。 “肃肃”是庄重的样子,这里指君子严肃的仪容;“令仪”是《周礼》中的官名,掌礼仪,这里借指君子。“君子由之”,君子就是以这种仪容行事,即“君子威仪”。 “秩秩”意思是井然有序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君令臣恭,父慈子孝。 夫妻相敬,兄弟相好。 惠于朋友,无德不报。 注释: - 君:指君主或长辈。 - 臣:指下属或晚辈。 - 父:指父亲或长辈。 - 慈:慈爱,爱护。 - 子:指儿子或晚辈。 - 妻:妻子。 - 夫:丈夫。 - 兄弟:兄弟姐妹。 - 惠:恩惠,好处。 - 德:道德,品行。 赏析: 这首诗是《由仪四首》中的第三首,主要讲述了君臣、父子、夫妻
崇丘四首·其二 朱载堉诗作鉴赏与解析 崇丘四首·其二,是明代著名音乐家、天文学家及音乐理论家朱载堉的一首杰作。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积淀,也体现了其对宇宙和自然法则的独特见解。 诗句原文: 卷石积多,其形嵯峨。 勺水积久,势若江河。 译文注释: 卷起的石头积累得很多,它们的形态如同高山一样巍峨壮观。 勺口的水积聚久了,它的力量就像江河一样浩荡无边。 赏析:
【注释】 崇丘:地名;四首:诗篇的篇名;靡(mǐ)所不足:没有什么东西是多余的。靡:无,没有;积善之家,必有馀福:积累好德之家,一定有剩余之福。 【译文】 藏匿财宝财物,没有什么是不足够的。 积累善行之人,必然有福气。 【赏析】 本诗通过描写“积善之家”与“积恶之家”的贫富悬殊对比,强调了积善的重要性。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积善积德的赞美之情。
【注释】 崇丘:高大的土山。 积土成高:堆积土山,使之成为高峻的山峰。 相彼大海:相对于那浩渺的大海。 积水成涛:积聚水浪,形成波涛。涛,大波浪。 【赏析】 《登高》是一首描写秋景和抒发诗人登高远眺的诗作。首联写仰望崇丘之高,堆土成峰;次联写俯瞰大海之阔,积水成涛。两句对仗工整,气势雄浑,意境高远。“瞻彼崇丘,积土成高”二句,写诗人登临高处所见所感。诗人站在高处放眼四望,只见层层叠叠的崇山峻岭
我们来逐句翻译这首诗: 1. "习习景风,甘雨其蒙" - 这两句描述的是微风轻拂和甘甜的雨水滋润的景象。 2. "醴泉泄泄,玉烛融融" - 这两句则描绘了清澈甘甜的泉水溢出以及明亮如玉的烛火闪烁的画面。 我们对每句诗进行注解: - 习习:形容风轻轻吹过的样子。 - 甘雨:指雨后甘甜的雨水。 - 其蒙:这里可能指的是被雨水滋润覆盖的场景或者感觉。 - 醴泉:通常指甜美的泉水
注释: 寒暑以序,雨旸以时。百谷用成,庶绩咸熙。 寒暑有序,雨旸及时。百谷成熟,各种事业都很繁荣。 赏析: 此诗为《诗经》中的《国风·豳风》篇名。这首诗主要描写了自然气候的变化对农事活动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丰收景象。 首句“寒暑以序”,意思是说寒冷和炎热的更替有秩序可循。接着第二句“雨旸以时”,意思是说雨水和阳光按时到来。这两句诗描绘出了一幅四季变化、农时适宜的画面,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诗人在山中与马伯超通信,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1. 注释:我(我)生无俗韵,喜与猿鹤群。(我)生性不随世俗,喜欢与猿猴、白鹤为伍。 2. 注释:白云山头一片石,高卧几经秋复春。(在山中,有一块巨石高高躺在那里,经历了春秋两季) 3. 注释:只愁贫欲弃我去,不愿富贵来逼臣。(只担心被贫穷抛弃,不愿被富贵所逼迫) 4. 注释:盛世亦知轻贱士
【注释】 华黍:指黍。 彼:那。 彼实者菽:指那些长在田里的豆类作物(即豆)。 农夫:指务农的农民,此处特指种地的人。 庆:庆祝。 邦家:国家。 【赏析】 此诗为《诗经·小雅·甫田》中《甫田》第三章,原题为《甫田》,但后来人们为了便于阅读和引用,便把前两章称为《甫田之什》,后两章称为《甫田之什》。“甫”通“父”,这里指周文王。 这首诗是写农夫的劳动,歌颂农夫的辛勤劳动为国家带来好处。
这是一首描绘黄与东鹪鹩园的古诗。下面是诗句和译文: 花榭茅堂幽意足,清池一鉴飘寒玉。 主人散帙坐前楹,飒飒轻风动疏竹。 竹外高楼倚碧天,连峰如黛卷帘前。 客至不知青嶂隔,人闲时引白云眠。 梧桐杨柳春风早,满地绿云闲不扫。 屋后啼莺傍女墙,门前芳草临官道。 日暮闲亭绮席开,美人长袖送春杯。 砌竹声沉玉簪折,笑看明月天边来。 锦茵玉簟窗阴倒,蝴蝶飞来梦中舞。 风铃漏板寂无声,鸟掠帘前杏花雨。
【译文】 忆旧游寄张约之。 忆昔东园杨柳春风起,是时与你初相随。 黄莺紫燕佐歌啸,行乐不离越水涯。 水边二月春阴结,桃花乱洒胭脂雪。 画堂高宴张玳筵,绛帐团圞锦云热。 醉来相携卧落花,妖童侧坐弹琵琶。 繁弦逸响听不尽,东风送梦到仙家。 楼头一夜飞霜白,此时羽翼当离隔。 我携杖屦入罗浮,君向君门献长策。 岭云燕月两悠悠,叶落猿啼又一秋。 回飙吹散枫江雨,总是当年离别愁。 明年我罢三花采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先要通读全诗,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艺术手法、思想情感等。“忆旧游寄张约之”,这是一首写景的诗,描写了山寺的幽静景色,以及诗人与张约之的相会情景。首联是总起句,点明题意,“一肩明月一肩云”,写出了月色、云影,渲染出空灵淡远的意境。颔联“庞眉老衲踞长松,相逢为指最高峰。”写出了僧人的神态
华黍五首 其五 彼华者黍,彼实者禾。 君子爱物,不溢不过。 此诗出自明代诗人朱载堉之《华黍五首·其五》。这首诗以朴素的田园生活为背景,通过对农作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节制、谦逊的生活态度。下面是对该诗逐句的注释和翻译: 彼华者黍,彼实者禾。 解释: 那些盛开的花(黍),其实质是谷物(禾)。 翻译: 那些绽放的花朵,其实质是谷物。 赏析: 此句以“花”和“谷”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