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壮志竟成虚,落魄风烟返旧庐。
可道相逢无狗监,应知赋就愧相如。
常时丘壑故亡恙,昨日交游今与疏。
罗雀人情何必问,蓬蒿三径且教锄。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从语言的表达效果、艺术手法和风格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鉴赏时,可抓住诗中重要词语,结合诗句具体语境作分析,指出其表达作用或情感效果。“十年壮志竟成虚,落魄风烟返旧庐。”十年来,我怀着壮志雄心而奋斗,但最终却一事无成,如今落泊江湖,回归故居。“落魄”,指失意落魄,这里形容自己潦倒窘迫的境况。“可道相逢无狗监,应知赋就愧相如。”“无狗监”即没有像扬雄那样的“太傅”(丞相)监督自己的文章,“赋就”指自己所作的赋文已经完成了。“狗监”“太傅”都是汉代官名,这里用来比喻那些有权势的人。“应知赋就愧相如”,“相如”,指司马相如,汉代著名辞赋家,曾因《子虚赋》而扬名天下。“赋就”即完成了赋作。《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司马相如因献《子虚赋》而拜为郎中,后官至孝文园令。此处以司马相如自比,表示自己虽然有才学,却因为权贵的干预而不能实现抱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失意之中的无奈与愤懑之情。“常时丘壑故亡恙,昨日交游今与疏。”“故亡恙”即本来身体很好。“亡恙”,同“无恙”。 “昨”,过去的意思。“交游”,朋友。“与疏”即被疏远。“故”通“固”,本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失意之时,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对过去的生活充满留恋,对现在的处境感到惆怅和不安。“罗雀人情何必问,蓬蒿三径且教锄。”这里用典出自《晋书·陶潜传》。陶渊明曾隐居田园,过着清贫闲逸的生活。他写的《归去来兮辞》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这里的“罗雀”,指陶渊明隐居之处,四周有山环抱,有水环绕,环境清幽,生活宁静,因此人们称它为“罗雀家园”。 “蓬蒿”指田间野草,这里代指陶渊明的田园生活。“三径”指三条小路,这里借指陶渊明所住的茅屋前的小路。“三径”是古代隐者住宅前的小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之句,意思是说:小路已经荒芜,然而菊花还是生长得很好。“三径”,这里指陶渊明隐居之处门前的小路。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说:“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蓬蒿三径”即指陶渊明的田园生活。“且教锄”,暂且把土地翻耕一遍。“锄”,耕作。这一句意思是说:暂且将那片土地翻耕一番,让它重新变得肥沃。“蓬蒿三径”指陶渊明的田园生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失意之后,依然保持着淡泊名利之心,回归田园,过上了清贫闲逸的生活。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作者归隐山林后的情怀之作。首联点出归隐的原因,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颔联以扬雄喻己,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颈联写自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由此而生的孤独感;尾联则写出了归隐生活的艰辛,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安于清贫的思想感情。全诗写得平淡自然,情真意切,感人颇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