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涂岂为儒冠误,涉世真同行路难。
孤剑未曾国士报,枯桐容易向人弹。
飞鸿自觉青霄迥,失雁徒惊冲雨寒。
芦苇萧萧秋已暮,卑栖吾愧一枝安。
【诗句释义】
己酉秋,指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诗人归隐后写的第一首诗。泥涂,指世俗。泥涂岂为儒冠误,泥涂难道是儒家的帽子耽误了我?涉世真同行路难,在世间行走真是太艰难了。孤剑未曾国士报,没有用剑报答过国家;枯桐容易向人弹,就像枯掉的桐树容易被人弹奏一样。飞鸿自觉青霄迥,失雁徒惊冲雨寒。飞鸿自感飞翔于青天之上,而失群的大雁却只能在风雨交加中惊恐地飞行。芦葭萧萧秋已暮,芦苇萧萧地响,秋天已经过去了。卑栖吾愧一枝安,低微地栖息,感到惭愧的是我这一根苇草还无法安身。
【译文】
俗事纠缠,我怎能摆脱世俗的羁绊,追求那虚幻的功名呢?在世间行走,实在是艰难无比。我的宝剑未曾用来报答国恩,如同枯干的桐树易于被弹奏一样。我像一只失群的大雁,只能独自面对风雨。芦苇萧萧作响,已是深秋时节,我在这凄凉的环境中低微地栖息,感到惭愧的是这根苇草还没有找到安身之所。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一个文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仕途的厌倦。首句“泥涂岂为儒冠误”,表明诗人认为世俗的生活并不是真正的儒者所追求的。接下来,“涉世真同行路难”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在社会中行走的艰辛与困难。最后两句“飞鸿自觉青霄迥,失雁徒惊冲雨寒”,则通过比喻,将个人的命运与大雁的命运相比,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伤的心情。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悟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