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地蓬蒿未肯除,园林秋日野烟疏。
松窗漫引骚人兴,菊圃偏宜处士庐。
但使杖头能载酒,何妨枕底赋闲居。
年来性癖卑栖稳,懒向人前问子虚。
【注释】
秋日闲居:指诗人秋天时在自家闲居的生活情景。
蓬蒿(péng háo):蓬草和蒿草,泛指杂草。
除:铲除。
园林:指自己的庭院。
野烟疏:指园中景色幽静,没有烟雾缭绕。
骚人:指屈原、宋玉等战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以辞赋著称。
菊圃:指菊花种植的地方。
处士庐:指隐居不仕的人的住处。
杖头:拄着的手杖。
子虚:指《子虚赋》,西汉扬雄所作,是一篇描写楚地风物的文章,后人常以此借指文章作品。
【赏析】
这是诗人晚年闲居时写的一组诗。前四首写诗人在秋日的园中闲居的情景。最后一首写自己对这种闲居生活的惬意之情。全组诗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情怀,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
第一首诗写诗人在秋日里闲居的情趣。诗人说“满地蓬蒿未肯除”,意思是说园中那些蓬蒿杂草,他并不想铲除掉。这两句是说,他宁愿让这些杂草长在那里,也不愿铲除它们,因为在他看来,园中的花草树木才是他最喜爱的东西。诗人接着说“园林秋日野烟疏”,意思是说园中的景色十分清幽,秋日里的烟雾也很稀少,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第二首诗是诗人对上一首诗的续写。他说“松窗漫引骚人兴”,意思是说,他在松树做成的窗户旁,常常被骚人的作品所感动,而兴起一种雅兴。这里的“骚人”指的是屈原、宋玉等人。诗人说“菊圃偏宜处士庐”,意思是说,他住在菊圃旁边,觉得那里很适宜他隐居生活。这里的“处士庐”也是对屈原、宋玉等人的一种尊称。
第三首诗继续写诗人在园中闲居的情景。他说“但使杖头能载酒,何妨枕底赋闲居”,意思是说,如果他能够把酒杯放在手杖头上,又何必介意枕头下能否放得下呢?这里的大意是说,他可以在园中的任何地方喝酒,不必担心有什么不便之处。
第四首诗是诗人对上一首诗的续写。他说“年来性癖卑栖稳”,意思是说,近年来他越来越喜欢住在这里,感到很满意。这里的大意是说,他越来越喜欢这种低微的隐居生活,感到很安稳。
第五首诗是诗人对上一首诗的续写。他说“懒向人前问子虚”,意思是说,他懒得去询问那些关于子虚乌有的事情,也不想去了解其他事情。这里的大意是说,他对这些事情都不感兴趣,只是静静地过着自己的生活。
整组诗通过诗人在园中闲居的情景描写,表达了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