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开名墅,青郊带院门。
林幽山籁寂,沙暖谷禽喧。
野渡潮通舸,芳蹊竹荫垣。
荆扉临水次,瓜地接平原。
旭日衔窗过,飞霞挟栋鶱。
卧槎疑跨涧,纤卉杂编籓。
霁色来山翠,滩声涨水浑。
池方偏贮月,阁短欲延暄。
灌木危栖鹳,垂藤袅挂猿。
溪喧来水市,夜火望渔村。
泛月移鸥楫,行春驾犊辕。
词人频问字,舟子误寻源。
混迹时群鹿,遗荣且避鹓。
东山方系望,谁道贲丘园。
诗句原文:
绿水开名墅,青郊带院门。
林幽山籁寂,沙暖谷禽喧。
野渡潮通舸,芳蹊竹荫垣。
荆扉临水次,瓜地接平原。
旭日衔窗过,飞霞挟栋鶱。
卧槎疑跨涧,纤卉杂编藩。
霁色来山翠,滩声涨水浑。
池方偏贮月,阁短欲延暄。
灌木危栖鹳,垂藤袅挂猿。
溪喧来水市,夜火望渔村。
泛月移鸥楫,行春驾犊辕。
词人频问字,舟子误寻源。
混迹时群鹿,遗荣且避鹓。
东山方系望,谁道贲丘园。
译文注释:
- “绿水”指的是清澈的水流;“名墅”,即有名的别墅;“青郊”,指绿色的郊野;“带院门”,暗示别墅旁边有庭院的门。这些描绘了别墅周围的环境,绿水环绕着别墅,四周是绿色的郊野。
- “林幽”表达了林子的幽深和静谧;“山籁”指的是山林中的声响,如风声、鸟鸣等;“谷禽”指的是山谷中的鸟叫声。这些描绘展现了山林的宁静与和谐。
- “野渡”指的是野外的小河流上的渡口;“潮通舸”,潮水涨满船只可以通行;“芳蹊”指的是芳香的小径,两旁有竹子;“竹荫垣”指的是竹子遮挡的墙。这些描绘展示了渡口附近的自然景观。
- “荆扉”是指用荆条编织的门扉;“临水次”,靠近水边的位置;“瓜地”,瓜田或菜园;“接平原”指的是连接着广阔的田野。这些描绘展示了别墅与周边农田的联系。
- “旭日”指初升的太阳;“衔窗”形容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飞霞”,指天空中的彩霞;“挟栋鶱”,形容彩霞映照在屋顶上的样子。这些描写了朝阳下的自然美景和光影的变化。
- 最后几句则是描写夜晚的景象:月光洒满池塘,显得异常清澈,而小阁楼因为光线不足而显得昏暗;灌木丛中,一只鹳鸟栖息在那里,而一根藤蔓挂着几只猿猴。描述了夜晚的自然生态和动物行为。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之世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对别墅周围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首联通过描绘环境的优美和开阔,为读者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中间四联则详细描绘了别墅内外的景色,从静到动,从内向外,形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结尾两句则由景入情,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和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满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